金秋時節,呼倫貝爾農墾特泥河農牧場公司萬畝芍藥迎來豐收季。一台&農機在田間穿梭,挖出的芍藥根粗壯飽滿,光澤鮮亮,標誌着這片2020年種下的“希望之田”首次實現采收銷售,成為農墾産業轉型的生動實踐。
作為國家重要農業生産基地,呼倫貝爾農墾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探索特色種植新路徑。依託高寒地區生態優勢,特泥河農牧場公司於2020年啟動芍藥規模化種植,打造集藥材生産與生態觀光於一體的萬畝芍藥園,填補了當地道地藥材規模種植的空白。
“寒地氣候賦予芍藥獨特品質,科學管護確保無污染。”工作人員介紹,公司採用“純機械+人工”的倣野生種植模式,全程無藥劑干預,保障藥材品質。采收現場可見,芍藥根斷麵粉質均勻,無空心糠心,遠超市場標準。夏季盛放的芍藥花海更成為網紅打卡地,實現“藥田+景觀”雙效益。
今年,2648畝種植滿五年的芍藥達到采收標準,目前已售出223.96畝,剩餘將於明年陸續上市。據估算,芍藥畝效益是傳統小麥、油菜的10倍左右,顯著提升土地價值。“種芍藥不僅增收,更打開了特色農業新思路。”參與種植的職工説。
此次芍藥豐收是特泥河農牧場公司推動“科技+綠色”農業的縮影。公司將持續優化“種植—采收—銷售”産業鏈,讓高寒沃土的“金色根脈”延伸更遠,為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牧業振興貢獻農墾力量。(陳曉娟)
【糾錯】 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