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專題研討會、“蒙古馬杯”網絡安全競賽暨自治區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員職業技能大賽上智慧碰撞,網絡安全互動體驗展、六大主題日各具特色……今年網絡安全宣傳周,聚焦“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護高質量發展”主題,全區上下通過群眾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網絡安全理念、普及網絡安全知識、推廣網絡安全技能,提升網絡安全防護技能。
從機關到社區,從校園到牧區……一場場形式新穎的活動,讓網絡安全知識變得可感可觸,凝聚起全民共建網絡空間安全防線的強大合力。
多元協同 共築網絡安全防線
本次宣傳周活動中,構建起多方參與、協同聯動的“大網安”宣傳格局,形成由全區網信系統發動,政府部門、學校、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多主體協同,幹部群眾廣泛參與的網絡安全宣傳教育強大合力與濃厚氛圍。
啟動儀式上,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烏蘭察布市4地網信部門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推動區域網絡安全資源整合與優勢互補。
人才培養是網絡安全的基石。宣傳周期間,“蒙古馬杯”網絡安全競賽暨自治區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員職業技能大賽同期開賽,以賽促學、以賽促練,挖掘和培養自治區實戰型網絡安全人才。網絡強國宣講員、“網絡法律明白人”宣講大賽決賽中,19支代表隊的參賽選手立足崗位實際,通過多元視角展現落實網絡強國的生動實踐和推進網絡安全等法律法規的創新探索,呈現了一場有思想高度、專業深度與情感溫度的宣講。
7天時間裏,全區各黨政機關和12個盟市、2個計劃單列市、103個旗縣區逐項分解規定動作,精心設定自選動作,高質高效開展宣傳活動,在全社會範圍內掀起一場學好用好網絡安全知識的宣傳熱潮。
聚焦需求 分眾傳播入腦入心
本屆宣傳周針對不同群體的特點和實際需求,開展了一系列分眾化、接地氣的主題活動,讓網絡安全知識真正入腦入心。
9月19日,由自治區團委主辦的2025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青少年日主題活動——“維護國家網絡安全,青少年在行動”主題團課在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中學舉行,百餘名中學生參與。專業的知識講座揭開了網絡陷阱的偽裝,緊張刺激的情景模擬讓同學們看清詐騙套路,趣味互動問答鞏固所學知識。系列活動環環相扣,寓教於樂,幫助學生們將抽象的安全風險轉化為直觀認知。
校園日,自治區教育廳以“輔導員圓桌派”和網絡安全微視頻為載體,運用青少年喜愛的“網言網語”,增強網絡安全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電信日,自治區通信管理局聯合電信企業通過真實案例普及反詐知識,推動形成“全鏈條防控、廣覆蓋宣傳、全行業共治”的反詐新機制。法治日,自治區公安廳通過新聞發布會通報“凈網”“護網”行動成果與典型案例,有力震懾了網絡違法犯罪行為。
金融日則進一步拓展宣傳覆蓋面,人民銀行內蒙古分行開展“守住錢袋子”專題宣傳,增強公眾金融風險防範能力。此外,自治區總工會和婦聯共同發力,在社區與工會驛站組織個人信息保護宣傳,並聯合發出倡議,號召廣大職工和婦女積極踐行“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的理念,做網絡空間的守護者。
通過多層次、多形式、多觸角的精準傳播,切實提升了全民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進一步營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濃厚氛圍。
創新形式 沉浸體驗提升實效
今年的宣傳周活動,各類新穎有趣的“妙招”紛紛亮相,讓網絡安全知識在沉浸式體驗中看懂記牢。
呼和浩特市通過多地標亮燈、公共交通全覆蓋等形式,將網絡安全意識融入城市脈絡。包頭市青山區編排的反詐情景劇《二舅媽的“反詐聯盟”》,用家常劇情戳破詐騙套路。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把網絡安全知識融入扎恩達勒、哈尼卡等民族曲藝和藝術形象,將網絡安全知識送到群眾身邊。在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別開生面的“網絡安全送服務·守護群眾幸福線”活動創新打造“沉浸式市集”體驗場景,融合舞&展演、互動體驗、政策諮詢與普法宣傳等多元形式,讓農牧民群眾在輕鬆氛圍中學習識別詐騙手段、強化防護意識。
生動的案例剖析、易懂的科普視頻、有趣的知識問答……全區各地通過線下互動與線上傳播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各類活動6300余場次,調動戶外電子屏6000余塊,發送網絡安全主題公益短信1.06億條,提醒全民關注網絡安全。
隨着宣傳周落下帷幕,網絡安全意識已深深植根於內蒙古各族群眾心間。自治區黨委網信辦相關負責人&&,將常態化推進網絡安全宣傳教育,為築牢祖國北疆網絡安全穩定屏障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 宋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