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9月26日電(石毅)9月26日,“北疆文化建設和文旅創新實踐”烏蘭察布思客會舉行。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孫國銘在會上致辭時,深入剖析烏蘭察布在北疆文化傳播與文旅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9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孫國銘在“北疆文化建設和文旅創新實踐”烏蘭察布思客會上致辭。新華網 石毅攝
“烏蘭察布作為內蒙古聯通京津冀的‘橋頭堡’,是北疆文化與中原文化交融共生的關鍵節點。”孫國銘説,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不僅為烏蘭察布吸引了八方游客,也為北疆文化的廣泛傳播搭建了便捷高效的橋梁。
如今,烏蘭察布四通八達的高鐵為游客提供了可觸可及的現實體驗。從北京出發,不到兩個小時,游客便能穿越平原與山地,從繁華都市邁入遼闊草原;即便從長三角地區而來,借助高鐵與鐵路的順暢銜接,“朝辭江南、暮宿草原” 的美好願景也得以實現。
“烏蘭察布作為亮麗北疆的璀璨明珠,不僅是北疆文化重要的承載地,也是內蒙古文旅融合創新的實踐地。”孫國銘説,烏蘭察布文旅資源豐富多元,輝騰錫勒草原的遼闊壯美,吸引着廣大游客觀光打卡;古長城遺址的歷史厚重,承載着千年的歲月滄桑;岱海濕地的生態靈秀,盡顯大自然的勃勃生機;烏蘭哈達火山的地質奇觀,展現地球演化的神奇魅力……
“聚焦聚力落實北疆文化提升行動,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草原文化、農耕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等多元文化內涵,打造具有中華文化底蘊、彰顯地域特色的文旅IP。”孫國銘説,烏蘭察布要立足“萬里茶道”節點、集寧戰役舊址等資源,講好民族團結、紅色傳承、生態共生的“北疆故事”,讓文化成為旅游的核心競爭力。
“當前,文旅産業正從‘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變。我們要以本次思客會為契機,推動‘文旅+’跨界融合。”孫國銘説,烏蘭察布要堅持生態引領,借鑒岱海治理經驗,開發生態度假、低碳旅游産品;聚焦科技賦能,深化“草原雲谷”大數據應用,發展智慧旅游、虛擬體驗等新業態;強化産業協同,依託中歐班列和口岸優勢,培育跨境文旅合作新亮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