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種統養統産”模式:鄂爾多斯如何讓散戶變身“共富合夥人”?-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4 17:38:03
來源:新華網

“統種統養統産”模式:鄂爾多斯如何讓散戶變身“共富合夥人”?

字體:

  一摞摞分紅現金整齊擺放,216名村民佩戴大紅花,笑容滿面地領取屬於自己的“大紅包”——今年,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錫尼鎮烏蘭敖包村的分紅大會,現場氣氛比過年還熱鬧。

  不久前,杭錦旗錫尼鎮烏蘭敖包村的統種共富分紅大會上,57戶村民領到了首批50萬元分紅款。村民撖生財高興地説:“今年村裏成立了合作社,種植青貯玉米,我有40多畝地,分了2萬多元,等到年底還有分紅。”

  這一場景正是鄂爾多斯市推行“統種統養統産”模式成果的生動縮影。今年以來,鄂爾多斯市通過創新農業經營模式,讓曾經單打獨鬥的農牧民散戶變身“共富合夥人”,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資源整合:從“碎片化”到“規模化”

  過去,鄂爾多斯農牧區面臨土地草場分散、生産效率低下的發展困境。不少村子土地零散,機械化作業開展困難,耕種效率低下,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土地撂荒現象嚴重。

  面對這一困境,鄂爾多斯市開始探索資源整合路徑。近年來,鄂爾多斯市農牧局大力推廣“統種共富、聯村帶戶”模式。通過“確權不確地”模式,整合零散土地資源,村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獲得“保底租金+盈餘分紅”的雙重收益。

  三種模式:因地制宜的共富之路

  鄂爾多斯市共有735個嘎查村,其中農業村佔比58%,牧業村佔比24%,工業村佔比18%。面對不同的産業基礎,鄂爾多斯探索出三類共贏模式。

  在農區,推行農業“統種”共富模式。按照“小田並大田”的思路,通過“共有均攤、股份合作、土地託管”等方式,降低種植成本,提高種植質效。烏審旗無定河鎮2024年託管土地10.03萬畝,為1977戶託管農牧民分紅2.019億元。

  在牧區,推行“統養”共富模式。針對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程度較低等問題,通過“合作社帶動聯戶聯帶、村集體帶動合作共富”等方式,將勞動力、農機具等資源資産整合起來。截至目前,鄂托克旗累計打造“大牧場”10處,整合草牧場資源30余萬畝。

  在工礦優勢區,推行工業“統産”共富模式。積極引導工礦企業參與農牧業生産經營,通過來料加工、協議置換、訂單兜底等方式,推動礦區産業升級。

  數字賦能:智慧農業加速發展

  鄂爾多斯市不僅注重規模整合,更重視科技創新對傳統農牧業的改造提升。近年來,鄂爾多斯市農牧局大力推動數字技術在農牧業中的應用。

  鄂托克旗牧雲合作社深耕養殖領域的數字化與大數據應用,開發智能統計分析軟體終端,對畜群的生産效能、品種特性、飼養環節等關鍵節點的設備進行全面升級改造。

  通過精準定位不同時期、不同種群的放牧與圈養時間比例,有效壓縮成本,使養殖收入相比分散經營提高約20%。2024年,該合作社總收入約450萬元。

  鄂爾多斯市在推進“三統”模式過程中,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構建了多條綠色循環産業鏈。“三統”模式結出纍纍碩果,農牧民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以前自己養牛,操心多、風險大,現在把牛交給村裏,既省心又賺錢,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鄂托克旗木凱淖爾鎮烏蘭吉林村村民張俊的感慨,道出了眾多農牧民的心聲。(任東月)

【糾錯】 【責任編輯:徐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