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內蒙古能源集團”)所屬單位以文明生産為突破口,不斷強化基礎管理,幹部職工真正把“責任田”耕出了實效、管出了水平,形成“人人參與、時時保持”的長效機制,共同打造出規範、安全、高效、明亮的生産環境。
走進準大發電公司的汽機廠房,設備光潔如新,紅色警示線清晰劃分作業與通行區域;工器具按“定人、定物、定位、定量、定責”的“五定”為原則分類擺放,鑰匙櫃標識一目了然。
“以前找工具得翻半天,現在按標識取用歸位,再也沒出現過工具遺失的情況。”設備部王師傅邊演示工具取用流程邊介紹道。
針對文明生産治理,準大發電公司對生産現場實行衞生責任區劃分,由各值各專業分片包乾,定期組織專項清掃,將文明生産與隱患排查有機結合。拆除閒置管道、為設備除銹刷漆、更換銹蝕銘牌,並利用每日班前會、“周六安全大講堂”等開展文明生産專題培訓,致力於讓“文明生産就是安全生産”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金山熱電公司的檢修現場,工具擺放整齊劃一,地面潔凈無油污,隔離圍欄規範統一……自2023年開始推行7S管理以來,金山熱電公司將“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安全、節約”融入日常,尤其在機組檢修期間,嚴守“三不落地”“三齊三不亂”標準,顯著提升現場安全管理水平。
吊運重物加舖防護層、保溫棉隨拆隨清、腳手架限高限重……在該公司下發的《檢修安全文明標準化現場管理規範》中細化了全流程要求。在機組檢修期間,該公司還開展了“文明檢修周評比”活動,激發“比學趕超”氛圍,推動“無人身傷害、無設備損壞、無環境污染”檢修目標落地。
今年以來,杭錦發電公司運行部以運行標準化管理為抓手,從“小事”破題,補齊安全生産基礎短板,在集控室集中配備100余件安全工器具——大到擔架、正壓呼吸器、防酸鹼服,小到螺絲刀、管鉗、聽針,各類工具分類擺放、標識清晰,既解決了“找工具難”的問題,也為應急處置爭取了時間。同時該公司還開展“標識升級行動”,更換了1萬餘塊設備閥門標識牌並標注KKS編碼,為轉機設備張貼狀態標識牌,“運行”“熱備用”“冷備用”“檢修”四種狀態一目了然,巡檢人員能快速掌握設備情況,有效規避誤操作風險。
近日,錫林熱電公司4號機組C級檢修正有序推進中。現場地面整潔、區域分明,工具與設備擺放井然有序。針對設備標籤破損、模糊等問題,檢修部利用機組C修契機開展了專項排查,完成300余塊壓力開關、變送器標籤的清理和校驗數據的更新。
據了解,機組檢修期間,檢修部實施定制化區域管理,推行工具“形跡管理”,通過&賬登記,實現工具定人定位;開展每日“安全督查”,通過拍照記錄、現場通報等方式形成管理閉環。檢修現場實現了“零工具丟失、零誤裝配件、零安全死角”,待停機處理的缺陷消除率達100%。
從一把扳手的擺放到一塊銘牌的更新,從一片地面的防護到一個區域的隔離,內蒙古能源集團以文明生産“小切口”,匯聚成安全高效發展的“大能量”,持續擦亮企業高質量發展底色。(馬瑞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