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廢水變生態活水 孕育548平方公里綠洲-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信息發布 > 正文
2025 09/09 17:53:23
來源:新華網

地下廢水變生態活水 孕育548平方公里綠洲

字體:

  地處毛烏素沙地邊緣的神東礦區,13座煤礦的礦井水經三級處理後,化作地下奔涌的“生態活水”。這些曾是煤炭生産“副産品”的廢水,如今通過113公里灌溉主管道,在沉陷區孕育出548平方公里綠洲。

  走進神東大柳塔煤礦井下水處理廠,智慧水務系統跳動着實時數據流。67個計量終端將水位、水質信息傳至管控&&,二級傳感器監測網絡精準把控每日萬餘立方米的用水節奏。該礦水處理鏈有三大核心系統,回用水系統通過V型濾池、超濾與反滲透技術,使産水氟化物含量降至0.8mg/L;膜濃縮系統依託專利除氟裝置、多級納濾提純濃鹽水;蒸發結晶系統讓氯化鈉、硫酸鈉分別達到煤化工一級幹鹽、A類一等品標準。這套集成12項核心技術的工藝,每日將3.2萬立方米礦井水處理至優於地表Ⅲ類水標準,實現廢水零排放。

  哈拉溝煤礦的轉型尤為典型。昔日300畝採煤塌陷洼地,如今變身階梯式生態濕地。處理後的礦井水經水平溝自流灌溉系統,沿等高線PVC半管流淌,每年回用500余萬立方米礦井水用於生態灌溉,使植被覆蓋度從64%提升至66%,成活率從90%提高到95%。

  神東《水資源管理辦法(2024版)》構建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將用水指標分解至月度考核並與績效挂鉤,形成“計劃—監測—考核”閉環。2024年數據顯示,其13座礦井原煤水耗均優於國際清潔生産先進水平。

  神東正在打造“煤—水—生態”協同發展範式,通過取水合規、用水調控、排水分級處理、再生水反哺四維體系,為黃河流域工礦城市綠色轉型提供可複製方案。(喬娜)

【糾錯】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