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蝦共作”蹚出增收致富新“稻”路-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9 18:36:28
來源:新華網

“稻蝦共作”蹚出增收致富新“稻”路

字體:

  近年來,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以下簡稱“莫旗”)探索推廣“稻蝦共作”生態農業模式,通過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生態循環,寒地小龍蝦與稻蝦米共生,蹚出增收致富的新“稻”路。

  今年60歲的陳富財是尼爾基鎮哈力淺村最早參與“稻蝦共作”的養殖戶之一。2024年初,他投入了6畝稻田,兩個月後收穫300斤小龍蝦,賣了12000元;稻蝦米産量6000斤,賣到每斤5元,比傳統大米每斤高2元,産值達到3萬元,“稻蝦共作”的6畝稻田比單純種水稻多賺24000元。

 稻田裏,陳富財與村民查看捕撈的小龍蝦。(鄭明 攝)

  尼爾基鎮地處嫩江流域,黑土肥沃、水源豐沛,適合種植水稻。鎮裏引進“稻蝦共作”生態農業模式,2024年試點初見成效後,2025年二期項目爭取到10萬元專項補貼,將養殖面積擴至305畝,投放蝦苗30萬尾,預計成蝦産量1.4萬斤、産值56萬元,稻蝦米産量30萬斤、産值150萬元,帶動戶均增收超2萬元。

  莫旗尼爾基鎮黨委副書記、政府鎮長耿方照&&,會持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爭取專項資金用於蝦苗補貼、養殖技術培訓、基礎設施升級,讓村民能無門檻地加入“稻蝦共作”隊伍。深化與農業科研機構合作,針對寒地氣候特點優化養殖技術,提高小龍蝦、稻蝦米的品質與産量。

  還將依託“雲上農場”數字平台,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打造“尼爾基稻蝦米”特色品牌,讓“稻蝦共作”成為富民強鎮的特色産業,帶動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鄭明 王偉 郭特)

【糾錯】 【責任編輯:徐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