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察布:以人才“活水”潤澤鄉村振興沃土-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01 09:46:41
來源:內蒙古日報

烏蘭察布:以人才“活水”潤澤鄉村振興沃土

字體:

  連日來,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大黑河鄉土格木村馬鈴薯田裏一派繁忙景象。李亞平穿梭在田間地頭,一邊仔細查看馬鈴薯長勢,一邊耐心為種植戶答疑解惑,提供技術指導。“旗裏實施的‘雁歸工程’,為我們引回了‘能人’李亞平,他創立的宏宇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直接帶動全村種植馬鈴薯2萬畝,累計助農增收近5000萬元。”土格木村黨支部書記韓永紅説。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生力軍”,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關鍵要素。烏蘭察布市大力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堅持選優配強領航人才、用好用活專家人才、挖掘培育本土人才,拓寬基層一線人才建設廣度,引導各類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聚集,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匯聚起強大的人才力量。

  培育鄉村振興“領頭雁”

  “我要用所學所長,盡己所能為村民辦實事,為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貢獻綿薄之力。”簡單樸實的願望,是張倩投身鄉村全面振興的決心與信心。2023年,通過筆試、面試等選拔環節,張倩成為烏蘭察布市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書記“頭雁工程”後備力量,擔任卓資縣大榆樹鄉蘆草溝村村黨支部書記助理,經過一年的成長與歷練,如今已是蘆草溝村黨支部副書記。

  “小張踏實勤奮,總是樂呵呵的,工作起來麻利,她的到來為我們村注入了新的活力。”蘆草溝村黨支部書記楊迷柱介紹道。

  在烏蘭察布市,像張倩這樣的“頭雁”後備力量有180名,他們回鄉工作、回村任職,以“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農人”身份,進一步提高村“兩委”班子的能力水平,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和過硬的人才支撐。

  近年來,烏蘭察布市緊緊圍繞抓基層打基礎,鍛造堅強堡壘“模範”支部等重點任務,實施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書記“頭雁工程”,着力培養選拔一批綜合素質高、發展潛力大、工作思路清的嘎查村黨組織書記後備力量。通過推動全市各旗縣市區制定嘎查村黨組織書記後備力量培育儲備兩年計劃實施方案,積極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同時建立健全嘎查村幹部結對&&本土優秀人才制度和人員信息&賬,完成縣鄉村“信息庫、花名冊、管理簿”三級登記造冊,累計動態培育嘎查村級後備幹部1696人,激活了鄉土人才新“引擎”。

  激活本土人才“新引擎”

  “非常慶幸選擇了回鄉創業這條路,能把自己的産業做大,首先要歸功於烏蘭察布市的創業扶持好政策。”郭晨慧返鄉創業後,在政策支持下,她不僅把察右後旗的馬鈴薯賣到了全國各地,還開了烏蘭察布市第一家火山民宿。

  “80後”郭晨慧是察右後旗人,大學畢業後毅然辭掉待遇優厚的工作,返回家鄉創業,銷售家鄉特有品種“後旗紅”馬鈴薯。電商銷售新模式讓家鄉的馬鈴薯銷量節節攀高,越來越多的村民向郭晨慧取經並加入了她的電商團隊。她們不僅把察右後旗的馬鈴薯賣到了全國各地,還售賣胡麻油、莜面、牛肉乾等其他當地特色農産品,帶動了周圍的村民增收致富。2019年,依託家鄉鄰近火山的自然稟賦,郭晨慧在烏蘭哈達蘇木前進村建起了烏蘭察布市第一家火山民宿,採取典型引路、示範帶動、政府支持的辦法,帶動了當地鄉村旅游民宿産業的發展,形成了企業得發展、農民得實惠的雙贏態勢。

  郭晨慧的創業經歷也是烏蘭察布市吸引能人回鄉、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縮影。為了更好地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烏蘭察布市制定了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若干舉措,實施能人回引計劃,採取“縣招鄉用、鄉編村用”和專業技術人才向基層流動等一系列措施,回引優秀人才返鄉創業。

  此外,烏蘭察布市通過創辦合作社、投資企業、提供服務等形式,讓優秀人才在農村大地上施展才華,同時對返鄉創業人才從土地使用、創業補貼、技能培訓、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助力返鄉人才更好扎根鄉村,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實現鄉村振興發展。“今後,我們將採取‘外引+內培’的人才培育模式,以人才振興撬動鄉村振興。”烏蘭察布市委組織部負責人説。(記者 宋爽 通訊員 張羽舟)

  原標題:以人才“活水”潤澤鄉村振興沃土

【糾錯】 【責任編輯:徐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