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全區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民族體育賽事,又是歷屆運動會中項目最多、形式最豐富的一屆。為了做好大會承辦工作,赤峰市堅定不移貫徹“綠色、節儉、高效”辦賽方針,將綠色理念深度融入籌備工作全過程,確保將此次賽事辦成生態友好、資源節約、可持續性強的體育盛會。




赤峰市科學統籌全市體育資源,依託公共體育場館、健身場地及社會經營性場館等現有設施,精準匹配競賽需求,對所有選定的9個競賽場地,採取“微改造”策略進行功能提升與優化,顯著降低了土地資源消耗與建設成本。





遵循“能籌不借、能借不租、能租不買”原則,相關部門多渠道保障賽事器材,做到精打細算,物盡其用,追求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通過精心編制預算,綜合運用自籌、借用、租用、採購等多種方式保障賽事器材。據赤峰市全民健身中心主任高新介紹:“在器材保障方面,累計節約資金逾160萬元。高效自籌計算機30&、顯示器29&、裁判桌椅700套等。創新構建區域共享機制,積極尋求外部合作,在烏蘭察布市大力支持下,成功借齊所需器材,僅此兩項節約資金104萬元。創新採用雇傭專業攝像師實時拍攝,僅投入0.3萬元,資金節約率高達94%。”



節能優先,智慧賦能。為了確保賽事安全,優先採用節能環保技術。對赤峰體育一中心消防系統、防水系統等安全關鍵部位進行必要維修改造。全面推廣綠色照明,將赤峰體育一中心、二中心體育館及周邊區域照明設施全部升級為LED節能燈具,創新採用太陽能LED燈具,實現能源自給;配置可移動、可回收的夾片式太陽能燈,滿足賽時靈活照明需求,賽後回收再利用。綜合節能率較改造前達到60%。



在實施改造提升項目過程中,同步服務賽事需求與賽後公益性開放,提升城市體育服務能級。赤峰市全民健身中心主任高新説:“在場館監控系統升級中創新部署86&太陽能智能網絡雙頭攝像機,省去機房改造與複雜佈線,僅投入11萬元,較傳統方案節約資金220萬元,資金節約率高達95%,實現關鍵區域全覆蓋,並具備低維護成本優勢。充分利用既往賽事留存設備,同時採購22&通用性強、便攜高效的大疆運動相機。”(薛幼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