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傳統體育魅力何在?——來自內蒙古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觀察-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30 17:24:21
來源:新華網

民族傳統體育魅力何在?——來自內蒙古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觀察

字體:

  七月末的赤峰,多雨涼爽,但一項賽事讓滿城氣氛熱烈。眼下,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已接近尾聲。18個競賽項目的角逐與12個表演項目的華彩,將“民族團結的盛會、群眾體育的盛會”,鮮活地寫在北疆大地上。

7月29日,演員在民族大聯歡嘉年華上表演。李峰 攝

民族體育的“高光時刻”

  運動場上,傳統與現代交織,力量與智慧碰撞。蒙古象棋桌前,選手們屏氣凝神,落子如布陣,方寸棋盤間演繹着草原的智慧;射弩賽場,00後小將盛鋼目光如炬,以93環的成績斬獲傳統弩立姿一等獎,成為赤峰代表團的“開門紅”英雄。而在鞦韆項目中,班紫涵與劉雨航這對搭檔以近乎完美的默契,將雙人高度項目的金牌收入囊中,觀眾席上“赤峰高度”的歡呼聲久久回蕩。

  分外燃情的莫過於搏克賽場。195厘米高的烏蘭察布選手特木爾巴特爾每一次交手都掀起風暴,女搏克手們則剛柔並濟,抓摔鎖扣間盡顯英姿。押加(大象拔河)比賽中,選手們青筋暴起、寸土必爭的怒吼與觀眾吶喊交織,將一往無前的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

7月29日,參賽選手在押加項目決賽中。曹政 攝

文化交融的“多彩舞&”

  賽場外,一場名為“赤峰好物 賽會市集”的活動同樣熱鬧非凡。赤峰市體育中心體育場二樓露天平台上,90個展位匯聚了文創商品、非遺技藝、特色美食和運動會周邊産品。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絕活,羊肉乾、奶製品的香氣吸引着八方賓客,而運動會吉祥物“赤龍兒”的打卡點前,游客們爭相合影,笑聲不斷。

7月25日,兩名導游在赤峰機場前的賽會吉祥物雕塑處留影。曹政 攝

  巴林右旗分賽場的賽馬、賽駱駝項目則更具草原風情。赤峰市代表隊在此實現賽駝項目“零的突破”,騎師斯琴圖策騎“寶棗哲日德”在5000米速度賽中摘銀,駱駝蹄聲如雷,揚起陣陣黃沙,仿佛重現古絲綢之路的商隊盛景。

  玉龍故里的“東道主情懷”

  作為東道主,赤峰市以飽滿的熱情迎接四海賓朋。街頭巷尾,“奮進”會徽與“赤龍兒”吉祥物標牌相映成趣;體育場內,志願者們的指引服務細緻周到;媒體中心裏,記者們用心記錄下一個個精彩瞬間。本屆運動會民族大聯歡前夜,千余名演職人員仍在體育場反復綵排,只為呈現一場“傳統與創新交融”的視聽盛宴。

7月29日,巨型氣模方隊在民族大聯歡嘉年華巡游現場。王正 攝

  “這份成績屬於每一位奮勇拼搏的運動員!”赤峰市代表團總領隊程國華在赤峰代表團首日斬獲5個一等獎後激動地説。而通遼市59歲的射弩老將郭麗麗則用行動詮釋堅持:“每一場比賽我都盡全力,打出10環就特別高興。”這些故事,正是運動會“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旨的生動注腳。

  7月30日,賽事已近尾。但這場盛會留下的,不僅是2600名參與者共同的記憶,更是北疆大地上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的溫暖見證。正如主題曲《共鑄輝煌》所唱:“同一條血脈,同一片蒼穹,我們共鑄輝煌的夢。”在玉龍故里,各族兒女用體育架起了一座民族團結的橋梁。(毛丫)

【糾錯】 【責任編輯:徐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