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內蒙古以其最豐饒的綠、最純凈的藍、最絢爛的彩、最清涼的風,向人們展現了一幅遼闊壯美、生機盎然的塞外畫卷。
在“中國乳都”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乳及乳製品檢測與監控技術、牛羊乳肉製品風險防控與關鍵技術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有序推進,保障産業鏈供應鏈可靠性。
在草原鋼城包頭,滿足150米級風電葉片全尺寸檢測需求的自治區首個大型葉片試驗檢測認證平台,目前已完成首批6支百米級葉片檢測,輻射西北地區大型葉片檢測服務能力正式形成……
産業鏈供應鏈是經濟發展的“骨架”與“血脈”,構築起經濟運行的基礎架構與循環網絡。質量基礎設施作為貫穿産業鏈全鏈條的技術支撐體系,不僅能夠系統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的韌性與核心競爭力,更能有效促進上下游企業間的技術銜接與協作配套。今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縱深推進質量強鏈行動,聚焦産業鏈質量技術攻關、質量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與集成服務、全鏈條質量協同提升三大核心任務,靶向提升重點産業質量競爭力,加速培育新質生産力。
靶向施策破解産業鏈技術堵點
“研製牧場奶牛乳房炎預警防控系統,預警靈敏度達80%以上,時效與覆蓋精度優於國內外行業平均水平,每年可為企業節約成本5000萬元以上。”“構建稀土抗抑菌及防霉試驗方法體系,幫助企業優化稀土沸石抗菌吸附材料等15種産品生産工藝,開拓稀土抗抑菌鍵盤及可接觸配件等17種新産品”……産業鏈上一個個質量技術瓶頸正在突破,支撐産業建圈強鏈、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
錨定奶業、稀土新材料、風電裝備製造、現代煤化工4個全國質量強鏈重點項目,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構建“精準識別—協同攻堅—制度保障”三維體系並持續深耕,打通關鍵環節質量技術堵點,建立自治區、盟市、旗縣市場監管部門“三級聯動”推進機制,深入産業鏈重點企業走訪調研,與企業面對面查找梳理産業鏈質量瓶頸問題19個。組織專家會商會診,針對性確立10個質量強鏈攻關項目,投入資金400余萬元支持鼓勵鏈上企業、質量技術機構、科研院所等共同打好質量技術攻堅戰。&&《質量強鏈工作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明確項目徵集、論證、立項、驗收等全流程責任鏈,為質量強鏈項目高效推進提供有力保障。
多維賦能夯實産業鏈質量基礎
國家稀土質檢中心技術能力通過CNAS認可覆蓋率達85%,提供標準驗證、計量檢測一體化服務。現代煤化工産業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中心扎根烏審旗,集聚內蒙古自治區特檢院等4家自治區級技術機構力量,面向鏈上企業提供高水平服務……一批批高水平質量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正在為加快培育重點産業新質生産力提供着堅實質量支撐。
聚焦重點産業鏈質量聯動提升的“主戰場”,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一體化推進計量、標準、檢驗檢測等質量基礎建設和要素協同應用,産業鏈質量基礎全面夯實,服務效能充分釋放。國家碳計量中心(內蒙古)乳業分中心實現伊利集團100%工廠系統接入,生成96款産品碳足跡,1款新産品上線預測核算,發布1項國際標準、11項國家標準、13項團體標準。《稀土-稀土産品中水份的測定-重量法》《稀土-稀土産品中灼減的測定-重量法》2項在研稀土檢測國際標準制定工作順利推進。234家企業331個産品或服務在全國對標達標信息平台上完成與國際標準比對。“蒙檢在線”NQI(國家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台集成服務事項1551項,入駐技術機構達145家,累計提供服務43556次,發布報告39347份。“惠企質量貸”擴面提質,質量融資增信要素清單達到20項,累計為區內131家企業授信5.37億元。
鏈主引領強化産業鏈質量一致性管控
伊利集團技術服務團隊為上游牧場嵌入式貼身服務,用先進的養殖技術和科學的管理運營,幫助牧場奶牛單産提升3.7公斤,單公斤奶飼喂成本也降至1.69元。北方稀土集團工業互聯網平台實現全流程質量管控,覆蓋上下游企業76家;建成11個培訓基地,年輸送技能人才超9000人……一家家鏈主企業充分發揮鏈主引領和需求牽引作用,帶動鏈上企業協同共進,賦能重點産業新質生産力加快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結合質量強國建設領軍企業培育工作,積極鼓勵引導鏈主企業對標《質量強國建設領軍企業培育導則》提升産業鏈組織力、控制力、創新力,推動伊利集團構建“前鋒營﹢實戰營﹢領軍營”三位一體的供應商賦能管理體系,已經有193家供應商的415人通過質量專業技能認證,建立包含20多個維度近200條細則的三段式供應商食品安全風險管理體系,為消費者打造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鏈條追溯體系和供應商質量管理系統,啟動中國乳業首個碳管理運營平台,通過區塊鏈技術管理全産業鏈碳排放,有力推動産業鏈協同聯動與集群發展。創建了QWM品質共贏模型,推進産業鏈上下游企業互動與互認。明陽集團發揮鏈主企業引領作用,整合産業鏈資源,構建“研發—製造—檢測—應用”完整産業生態,實現風電整機核心部件和20個關鍵部件的屬地化。開展風電計量新技術研究,重點突破精密幾何量、力學動態量、溫度極值等3類關鍵參數計量技術;建立風電質量數據庫,通過數據挖掘診斷企業質量體系與生産工藝,輸出有針對性的技改建議,提升産業競爭力。(《》)(李艷 董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