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紅色興安 綠色發展——新華社鏡頭中的“嶺上興安”新聞攝影展在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開展。
本次展覽精選172張新聞攝影作品,分紅城主線、生態名片、綠野歡歌、工業變遷、文旅風采、安全屏障、民生福祉7個篇章,突出反映興安盟以紅色基因為靈魂、以綠色發展為底色,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興安新篇章的壯麗征程。
我們把“紅色興安 綠色發展——新華社鏡頭中的‘嶺上興安’”新聞攝影展的所有照片“搬到”這裡,呈現給大家。今天展示的是“安全屏障”篇章,共20張照片。
安全屏障
作為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的重要一環,興安盟肩負着守土戍邊的神聖使命。近年來,興安盟各族幹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託,扛起守邊固邊興邊的政治責任,紮實推進“平安興安”建設,把安全理念貫穿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全力抓好“一流邊防線”項目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效能治理良性互動,築牢守衛國家安全的“銅墻鐵壁”,以興安盟之穩守衛祖國北疆安全。

2003年2月24日,內蒙古公安邊防總隊興安盟支隊勿布林邊防派出所慰問82歲蒙古族老人都特。
勿布林蘇木是一個多民族的聚集地,有漢、蒙古、朝鮮、回等民族。多年來,勿布林邊防派出所上門為牧民服務,幫助牧民解決生活生産困難,多次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單位”。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2003年2月28日,冒着零下30多度的嚴寒,武警內蒙古邊防總隊興安盟支隊阿爾山工作站巡邏隊踏着積雪在邊境地區原始森林中巡邏。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左圖: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好仁蘇木境內殘存的侵華日軍飛機庫群(2003年8月8日拍攝)。
右圖:一名蒙古族青年牧民縱馬躍上興安盟境內一座“飛機庫”的頂端(2003年8月8日拍攝)。
在內蒙古自治區中東部呼倫貝爾盟、興安盟、赤峰等地,遺留着上百處日軍侵華期間建造的碉堡、飛機庫、軍火洞等軍事要塞。抗日戰爭期間,日本法西斯強掠中國公民做苦力,構築了名為“銅墻鐵壁”的軍事要塞。
新華社記者 張領 攝

2004年4月1日清晨7點多,冒着鵝毛大雪,阿爾山市伊爾施公安邊防派出所組織居民區安全檢查。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科爾沁右翼前旗勿布林公安邊防派出所教導員包泉在業餘時間輔導被救助的蒙古族學生斯琴學習(2007年9月20日攝)。
駐守在內蒙古8000里邊防線上的內蒙古公安邊防總隊從2000年起開展“真情獻給邊關失學兒童”的活動,先後資助大、中、小學生1000多名。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2009年10月22日,武警內蒙古邊防總隊五岔溝邊防工作站檢查田間發現的侵華日軍遺留的炮彈。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2010年8月22日,阿爾山公安邊防派出所“旅游110”為游客指導出游路線。阿爾山是內蒙古首個愛民固邊模範城市。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2010年11月30日,科右前旗烏蘭毛都邊防派出所幫助牧民孟根加修理棚圈。
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

2012年7月22日,消防官兵冒雨救出被困兒童。當日,烏蘭浩特市南濱河小區西側一居民區因暴雨導致嚴重內澇,當地消防官兵冒着大雨,成功將包括4名兒童在內的十余名受困群眾救出。
新華社發

武警內蒙古興安盟森林支隊官兵在白狼林區靠前駐防訓練(2013年5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領 攝

2013年 8月20日,武警內蒙古興安盟森林支隊官兵在扎賚特旗努文木仁蘇木境內嫩江下游河段搬運沙袋、加固堤防。
新華社發

2013年10月,興安盟邊防支隊三岔邊境檢查站與科右前旗公安局公路公安檢查站、交巡警大隊隧道管理中隊共同開展聯合執勤,對進出邊境管理區的人員、車輛進行集中檢查,對走私、偷渡、販槍販毒等違法犯罪行為進行聯合打擊,保障邊境地區安定和諧。
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

2014年8月15日,邊防官兵參觀南興安隧道碉堡遺址。
當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9周年紀念日,興安盟邊防支隊白狼派出所組織官兵參觀南興安隧道碉堡,以銘記歷史。時至今日,南興安隧道和碉堡已成為日軍侵華的重要鐵證。
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

2015年3月11日,興安盟公安邊防支隊阿爾山機動隊在山裏進行野外搜捕訓練。
新華社發

2015年10月21日,阿爾山市白狼邊防派出所清理偷獵工具。
每年冬季是大興安嶺南麓的興安盟阿爾山地區非法盜獵活動的高發期。駐守阿爾山的公安邊防官兵一直把保護野生動物當作一項重要工作,堅持打擊與保護相結合,從源頭上遏制亂捕濫殺野生動物的不法行為。
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

左上: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三角山哨所官兵在積雪中開闢的跑道上進行抗嚴寒體能訓練(2018年1月31日攝)。
右上: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三角山哨所官兵駕駛雪地摩托執行巡邏任務(2018年1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丁鵬 攝
下圖:內蒙古阿爾山三角山哨所冬日景象(2016年1月8日攝)。
新華社發

2019年 11月17日,消防“好來寶”義務宣傳隊為科爾沁右翼中旗西日道卜嘎查牧民進行表演。
近10年來,他們和科爾沁右翼中旗消防救援中隊聯合創作了上百個消防題材的“好來寶”曲目,演出近千場次,為廣大蒙古族農牧民義務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和用火用電知識。
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