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6月11日電(石毅)自然條件優越、産業基礎良好、綠電保障充足、政策支持有力等一系列突出優勢,讓與會企業代表對內蒙古智算産業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6月10日,在呼和浩特召開的2025中國産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內蒙古)智算産業專題對接會上,政企學研代表圍繞內蒙古智算産業共話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內蒙古地處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腹地,是全國唯一同時承擔國家大數據基礎設施統籌發展類綜合試驗區、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樞紐節點雙重使命的戰略地區。”內蒙古自治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副局長高靜&&,內蒙古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綠色算力産業向上向好蓬勃發展,正以綠電賦能算力、算力驅動創新,全力打造服務全國的綠色算力産業保障基地。
高靜介紹,內蒙古發展綠色算力産業有三點核心優勢,一是戰略規模基礎好,預期穩。截至今年5月,自治區共有各類數據中心項目113個,項目總投資額突破3800億元,已建成算力總規模達到14.2萬P,其中智算達到13.2萬P,較2024年底增長4.8萬P,算力增長勢頭迅猛。二是綠電保障支撐強、效果佳。截至今年4月,內蒙古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38億千瓦,居全國首位。三是網絡傳輸條件良好,時延低、效率高。目前,信息從呼和浩特至呼包鄂烏城市群核心機房時延2毫秒以內,到北京的均值是3.3毫秒,到長三角樞紐均值為13.13毫秒,呼包鄂烏—京津冀—長三角“2520”算力時延圈形成。
近年來,內蒙古大力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內蒙古樞紐節點建設,不斷完善算力産業發展政策的四梁八柱,相繼&&《內蒙古自治區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內蒙古自治區數據産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內蒙古自治區促進人工智能産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關於支持內蒙古和林格爾集群綠色算力産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拿出“真金白銀”支持企業到內蒙古投資發展智算産業。目前,內蒙古已形成涵蓋規劃布局、電力保障、數據和人工智能産業發展的全鏈條政策保障機制。
“智算産業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支撐,是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發展的關鍵基礎,是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引擎。”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李麗説,內蒙古具有完備的産業發展基礎、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建成每秒運算千萬億次的智算集群,為數字産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新華三集團數字中國研究院副院長楊光説:“智算産業是內蒙古的優勢産業,其産業布局處於國內領先地位,我看好內蒙古智算産業的未來。”
高靜&&,內蒙古算力産業是扎根於綠電沃土、綻放在數字時代的新質生産力之花,自治區將打造一流算力營商環境,以最大誠意、用最大努力讓智算企業放心投資、舒心置業、安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