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爾多斯市烏審旗中天合創化工分公司煤制烯烴項目區

初夏時節,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草色漸綠,景色宜人。新華社圖
敕勒川上風雲際會。2025中國産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內蒙古)6月10日將在呼和浩特啟幕,數以億計的資本與草原綠色動能有望擦出新的火花。內蒙古正以佔國土面積1/8的遼闊地域,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打造産業轉移新高地。
“上新”:創新驅動的“草原答卷”
鄂爾多斯高原晨光初露,位於烏審旗的中煤鄂爾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液態陽光”項目已開始熱火朝天地施工建設。作為國內首個全流程自主知識産權的“液態陽光”項目,這套10萬噸級示範裝置的“上新”即將書寫草原能源轉型的新篇章。
該公司規劃發展部部長高建剛説,這個被稱作“綠色魔法”的技術,創新性地將風光綠電、碳捕集與化工生産耦合:太陽能和風能被轉化為電能,電解水制取綠氫;綠氫與煤化工尾氣中捕集提純的二氧化碳,在新型催化劑的作用下合成甲醇。項目建成投産後,可年産綠氫2.1萬噸、綠氫合成甲醇10萬噸,較同等規模的煤制甲醇,每年可減少消耗14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約50萬噸。
“過去我們把珍貴的能源送出去,現在要把優質的産業‘迎進來’!”烏審旗委副書記、政府旗長希尼説,當風光資源通過管道轉化為液態能源,收穫的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一種發展範式的革新,傳統能源基地成為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策源地。
內蒙古發展新能源和現代裝備製造産業有先天優勢。這裡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達14.6億千瓦,約佔全國的57%;太陽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達94億千瓦,約佔全國的21%。截至4月底,內蒙古新能源總裝機達1.38億千瓦,同比增長37%,佔電力總裝機的51.2%,是全國首個新能源裝機佔比超過一半的省份。
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王金豹&&,內蒙古將深耕風光氫儲等現代裝備製造領域,培育壯大新能源重卡研發製造全産業鏈,推動裝備製造産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加快建設庫布齊、騰格裏等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推動重點産業和園區新能源高比例替代,為碳達峰、碳中和貢獻更多“內蒙古力量”。
內蒙古還將加快推動高性能稀土新材料、碳基功能材料創新示範及産業化應用,高質量建設“兩個稀土基地”,打造全國領先的綠色合金材料、鋁基新材料産業基地,力爭2025年新材料産業集群完成投資1000億元左右。
“煥新”:傳統産業的“基因重組”
如果把內蒙古的産業轉型比作一場化學反應,那麼煤炭就是其中重要的“催化劑”。
在內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産100萬噸乙二醇的項目裝置區,機械設備隆隆作響,上游的合成氣依次通過合成裝置和精餾裝置“變身”成為乙二醇的中間産品。
“我們正加快優化産業結構,構建從煤炭到綠色可降解聚合物的産業鏈。”久泰新材料研發總監王建其説。
從“挖煤燒煤”到“用煤創新”,從“資源依賴”到“創新驅動”,如今在內蒙古,煤炭不再是簡單的燃料,而是化身為高性能材料、精細化工産品的原料。一條從“烏金”到“綠能”的産業鏈正在形成。
在烏審旗鄂爾多斯現代煤化工創新技術中試基地,有9個中試項目正在同步推進,預計“十五五”期間將帶動中試産業化項目投資達到500億元以上。“這裡就像煤化工的‘苗圃’,是加快現代煤化工核心技術攻關、産業鏈條延伸、成果轉化應用的重要途徑。”希尼説,目前基地已吸引清華大學、上海浦景等多家科研院校入駐,簽約中試項目總投資超3億元。
産業革新從來不是單線推進。當煤化工裝置轟鳴時,農畜産品加工車間也在演繹着別樣的“點石成金”。
作為全國最大的乳製品企業,伊利集團正推動乳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每包産品的背後,都充滿了鮮為人知的“煥新”科技:通過全球首創的乳鐵蛋白定向提取保護技術,將常溫純牛奶乳鐵蛋白保留率由10%提高到超過90%;攻克益生菌在常溫環境下失活的技術難題,開闢酸奶健康消費新場景……
在內蒙古富健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羊尾油經過預處理、濃縮、殺菌等工序,變身為羊尾油皂、身體乳、滋養面霜等日化産品,以及嬰兒藥浴用油。
“一條羊尾3斤左右,成本是18元,生産加工成嬰幼兒藥浴産品和化粧品後,産值就會達到1500元至2000元。一條羊尾做出了一隻羊的産值,每只羊能為農牧民增收500元。”該公司董事長吳建全説,公司現在每年可解決近600萬隻肉羊的油脂利用問題。
羊尾油産業向精向深發展,是內蒙古傳統産業“老樹發新芽”的一個縮影。“目前,全區主要農畜産品加工轉化率達73%以上。”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農畜産品加工指導處處長徐大偉説。
2024年,內蒙古農畜産品加工業實現産值3500億元左右。其中,鮮奶加工能力、乳製品産量、液體乳産量均居全國第一;伊利、蒙牛兩大乳企進入世界乳業前十強;呼和浩特乳製品集群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
“育新”:“算”出來的未來
當內蒙古的傳統産業還在轉型升級的繭房中蓄力化蝶時,以雲計算、智算、超算為代表的新産業,已為內蒙古的未來經濟鋪就一條數字化高速路。
如今的呼和浩特和林格爾新區高樓林立、園區密布,現代化、高科技的氣息撲面而來。一大批頭部企業和國家部委、大型國有企業的數據中心、算力項目坐落於此。
在這裡,一秒鐘意味着什麼?
東方超算雲——內蒙古超級大腦可以憑藉每秒2000萬億次的算力,為遍佈全國的300多家高校、企業、科研機構提供算力服務,其算力相當於1萬台家用電腦同時工作。
看不見的算力,看得見的生産力。超強算力是支撐各行業數字化發展的引擎,也是內蒙古布局低空經濟等未來産業的“底氣”。
2024年9月印發的《內蒙古自治區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依託呼和浩特低空經濟産業園,推動以無人機及核心零部件製造為重點,服務、研發、培訓、物流為特色的低空經濟示範區建設。
在北斗應用産業園,眾多“北斗+”應用場景正在展示,各類新産品、新技術讓人眼前一亮。
內蒙古天啟星聯科技有限公司是北斗應用産業園引進的第一家商業航天企業,其總部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家擁有低軌衛星頻率許可證、增值電信許可證和衛星發射許可證的企業。該公司負責人蘭逸群説,將在呼和浩特市打造全國首個泛在電力“衛星”物聯網示範項目,可填補國內衛星物聯網在新能源應用方面的空白,打開新能源物聯網應用的千億級市場。
與內蒙古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投資內蒙古就是投資未來。以本屆産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為新起點,內蒙古正以“風起草原”的創新魄力和“鏈動山河”的産業雄心,為實現“闖新路,進中游”儲能蓄力。眾多與會嘉賓期待,本次活動能夠成為一場“産業對接那達慕”,讓技術、資本、人才在草原上充分競技交融,完成一場跨越山海的“坦誠相見”。
未來已來,這裡是未來開始的地方。(鄒儉樸 李雁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