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做好“水”文章 實現“綠”效益-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信息發布 > 正文
2025 06/07 11:01:46
來源:四子王旗委宣傳部

四子王旗:做好“水”文章 實現“綠”效益

字體:

  水是生命之源,園林綠化作為城市中有生命的綠色基礎,與水的關係更是密不可分。

  近年來,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立足“節水增效、綠色發展”目標,系統推進節水技術創新應用與生態用水精細化管理,構建“技術賦能+機制保障+生態協同”的節水型園林建設模式,緩解城市用水壓力,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烏蘭花鎮濱河公園景觀河“中水”取水點 。(張蜀雁 攝)

  6月5日,在烏蘭花鎮濱河公園景觀河,園林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取水點往水車抽水。“這是我們其中的一處取水點,所抽取的中水用於鎮內公園和主幹道等路段綠化帶的灌溉。”工作人員説。

  正在濱河公園景觀河抽水的水車。(張蜀雁 攝)

  走進鎮內,道路兩旁的綠化帶鬱鬱蔥蔥,生機盎然。“我們構建‘中水回用+雨水收集’雙循環體系,依託濱河公園景觀河、阿木古郞湖共設置3處取水點以及使用烏蘭花公園、莫林胡爾公園等管道用水,同步啟用3處移動水車拉水點,全年累計抽取中水、雨水用於鎮內綠化灌溉,年替代地下水取用量達100多萬噸以上,做到了節水、綠化雙贏。”園林服務中心負責人席曉蒙説。

 工作人員正在澆灌綠化帶。(張蜀雁 攝)

  近年來,園林服務中心不斷加強鎮內230公頃綠地的用水節水工作。通過設置定點供水閥、安裝水錶,建立綠地用水&賬,推進綠化用水全計量,嚴格按照節水標準和植物生長需求適時適量灌溉,將綠化灌溉、場地保潔用水進行適當循環使用;搞好設施維修檢修,杜絕作業中“跑冒滴漏”發生;加強節水灌溉宣傳和知識培訓,着力提高一線養護人員的灌溉技能。

 工作人員正在澆灌綠化帶。(張蜀雁 攝)

  該中心制定動態灌溉管理機制,精準適配氣候條件變化,建立“氣象預警—土壤監測—植物需水”三級聯動響應機制。在高溫乾旱期,啟動“早晚雙時段”灌溉模式,利用夜間至清晨時段氣溫低、蒸發弱的特點進行補水,實現單次灌溉量較常規時段增加15%,確保植物在高溫時段仍能獲得充足水分;在雨量增大期,通過氣象部門共享的降雨預報數據,結合現場人工巡查,動態調整灌溉計劃,避免重復灌溉導致水資源浪費與植物澇害;在極端氣候期,通過移動式灌溉設備與臨時排水系統,實現快速響應與精準調控,保障綠地安全渡汛。

  烏蘭花鎮阿木古郎湖“雨水收集”取水點 。(張蜀雁 攝)

  在烏蘭花公園內,園林服務中心在綠化養護中推廣滴灌、微噴灌等精準灌溉技術,通過壓力補償裝置與智能控制系統,實現水分直達植物根係,減少水分蒸發與地表徑流,使每一滴水精準服務於植物生長需求,有效避免因深層滲漏導致的水資源浪費,相較於傳統漫灌方式節水超40%,目前該技術的覆蓋面積達119.13公頃。同時,嚴守“以水定綠”原則,從源頭優化綠化結構,選擇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植物種類進行種植,如耐旱的灌木、地被植物等,通過科學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措施,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長質量,確保綠化項目的長期效益。

 循環利用的景觀用水。(張蜀雁 攝)

  “我們將從宏觀上建立城市綠化節約用水體系,爭取專項資金,向僧格街、八一路等重點公共區域延伸精準灌溉技術改造,優化中水回用和雨水收集系統,形成‘技術賦能+資源循環’的可持續節水模式,以精細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務為抓手,推進全鎮綠地建設與維護,進一步推動節水型園林發展,做好更大‘水’文章,實現更多‘綠’效益。”園林服務中心負責人席曉蒙&&。(張蜀雁)

【糾錯】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