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耕備耕生産物資豐富。李正才 攝
當春日暖陽灑在廣袤的呼倫貝爾沃野上,呼倫貝爾農墾集團的600萬畝耕地從沉睡中漸漸甦醒,春耕備耕大幕也緩緩拉開。呼倫貝爾農墾集團以科技為先導,以創新為驅動,全面落實各項春耕舉措,打響春耕備耕第一仗,為全年農業生産開好頭、起好步,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注入農墾力量。
智慧水利潤沃野 節水增效譜新篇

工人檢修水利設施。陳學文 攝
在哈達圖農牧場公司第四連(隊)2號泵房內,工人們正在檢查灌溉設施設備。於芳龍作為水利工作隊員,自入春以來便奔波在田間地頭,巡檢與維護農田水利設施,確保春耕備耕生産水利灌溉系統能夠穩定運行。
近年來,哈達圖農牧場公司大力發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加大農田水利設施投入力度。目前,農田水利設施覆蓋面積25.25萬畝,水利面積覆蓋率74%,滴灌面積覆蓋9.91萬畝。2024年,小麥淺埋滴灌田比旱田畝增産142公斤。通過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實現精確水肥控制,提高作物産量和品質,降低了農業生産成本。據介紹,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可節水30%到80%,節肥20%到30%。每畝地的灌溉用水量從原來的200立方米降低到120立方米左右。
為深入貫徹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擺脫“靠天吃飯”局面,2025年,公司計劃在現有水利基礎上,改造升級1.23萬畝智能水肥一體化項目,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産的智能化水平和水資源利用效率。
在春耕備耕關鍵時期,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對標自治區“六個行動”中節水行動要求,優先選用滴灌、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提升農業輸水用水效率,充分利用好地下水和天上水,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在管護方面,從嚴從細加強基礎設施管護,及時維修破損設備,將農業節水理念落到實處。
北斗導航引征程 智能春耕繪新景

檢修農機備戰春耕。陳學文 攝
在莫拐農牧場公司第三連(隊)作業區,機車長邊建龍正在調試拖拉機上的北斗導航系統。邊建龍説:“北斗自動導航直線誤差不超2.5厘米,土地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今年,莫拐農牧場公司新增16套北斗導航系統,設備總量達51套。自2017年以來,該公司穩步推進北斗系統在農業生産中的應用,預計今年可實現北斗系統在播種牽引車與噴藥機上的全覆蓋。農機科技部副部長陳國亮介紹,北斗導航與精量播種機結合,可精準控制播種間距,有效解決重播、漏播及管道堵塞等問題;與噴藥系統聯動時,能實現精準接幅。在噴藥環節,可節省了3個人力。
為確保北斗導航技術發揮最大效能,公司組織農機手參加北斗系統專項培訓,邀請專家講解操作原理與技術要點,確保作業人員熟練掌握系統應用。
近年來,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整體推進北斗導航系統替換傳統設備,通過高水平科技手段和先進技術支持,智慧農業不斷邁向更高&階。結合空天地一體化感知技術、物聯網技術、通信技術、數據庫技術、軟體開發技術、大數據分析與處理、系統集成技術等,圍繞育種、種植、養殖、科研、加工、運輸、倉儲、銷售全産業鏈業務,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搭建多個平台,保障已有的生産過程實現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決策。
農藝措施促增産 科技賦能保豐收

種子發芽率試驗把好質量關。陳學文 攝
在免渡河農牧場公司第三連(隊)場院裏,伴隨着機器轟鳴,一顆顆經過篩選的優質小麥種子,從選種機中有序落入傳送帶上,奔赴下一道工序。在選種機背後,是一排排整齊碼放的肥料,這些肥料與種子一起,孕育着豐收的希望。為了讓農資在生産中發揮最大潛力,該公司從強化科技支撐、持續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先進實用技術推廣等方面下大力氣,全力推進農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
免渡河農牧場公司主要種植小麥。以前,多是在作物生長前期大量施用氮肥,雖然能在短期內促進作物生長,但後期往往會出現脫肥早衰、病蟲害加重等問題,影響作物産量與品質,為此,公司對施肥技術進行創新和改進。
農機科技部員工單晨光介紹,我們對施氮肥的時間和比例進行優化調整,在作物生長中後期噴灑,既能避免傳統早施氮肥導致苗期徒長、生産過旺等弊端,又能滿足作物中後期對氮肥的需求。
2024年,免渡河農牧場公司在全國農墾糧油等主要作物單産提升勞動競賽中,將“氮肥後移”“科學施用控失肥料”等農藝技術相結合,春小麥畝産達到431.34公斤,榮獲小麥單産提升農場優勝組。在農業農村部農墾局、中國農林水利氣象工會通報的2024年全國農墾糧油等主要作物單産提升勞動競賽情況中,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所屬15個農牧場榜上有名。
優質良種鑄品牌 好糧賣出好價錢

種子質量監督檢查確保用種安全。劉新宇 攝
拉布大林農牧場公司通過精選優質良種、嚴格執行全程標準化作業、及時割曬、標準化工序加工,最終將小麥轉化為製作麵包與麵條兼用的麵粉,具有蛋白質含量高、穩定時間長、濕面筋含量高等特點,深受市場青睞。
2024年秋季線上競拍會上,26587噸“龍麥35”小麥以2710元/噸單價成交,創下同期全國價格新高,實現溢價1207.4萬元。這一成績刷新了當時呼倫貝爾農墾的銷售紀錄,印證了“良種即硬通貨”的産業定律。
多年來,拉布大林農牧場公司農林試驗站已成功培育近20個小麥品種,其中,近兩年通過國家審定的華墾麥4號,歷經10年南繁北育,表現出突出的抗旱、抗病、抗倒伏等特性,平均畝産均超過300公斤,高於其他普通小麥品種。(王敏 劉新宇 陳學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