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城東聲”讓基層思政有形、有感、有效-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3/19 10:18:34
來源:工人日報

“暖城東聲”讓基層思政有形、有感、有效

字體:

  “今天親眼看見了機器狗、AI機器人等,切實感受到祖國科技的強大,也對科技報國有了更深的理解。”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第一小學學生曹棣尊興奮地説。

  今年3月新學期剛開學,東勝區第一小學一場別開生面的“博士課堂”開課。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馬寅仲以蛋白質結構解析為切入點,用機器狗、AI機器人等科技元素,將生命科學知識與科學家精神融入課堂。這種“科技+”思政課,正是東勝區推進課程改革的重要實踐。

  2025年伊始,東勝區以“暖城東聲”全民思政課品牌為引領,創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課”“有溫度的思政課”,通過多元場景、多維載體、多樣形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開學季的每個環節,為學子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據記者了解,“暖城東聲”是東勝區堅持構建“大格局”、守好“主陣地”、打造“新課堂”,創新打造的全民思政課品牌。該思政課品牌以舞&上的思政課、家門口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網絡上的思政課四大系列活動為核心,聚焦學好創新理論、傳好紅色基因、講好模範故事、用好時代教材、辦好實踐課堂、打造北疆文化“六大重點”,統籌機關、企業、學校、社區、農村及網絡“5+1領域”,根據各領域、各行業、各群體的不同需求,精準化、個性化、分眾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實現全民參與、落地開花、浸潤心靈。

  “演員們精湛的演技和飽滿的熱情,為我們帶來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在欣賞演出的同時,也深刻感受到了紅色革命精神的偉大力量。”市民劉偉説。

  近日,東勝區首部大型原創思政話劇《風展紅旗如畫》上演。該劇以五星紅旗設計者曾聯松先生的一生為藍本,通過生動的舞&表現和深情的劇情演繹,充分展示了共産黨人一心向黨、胸懷祖國、熱愛人民的家國情懷。在一個半小時的演出中,演員們精彩的表演和音樂劇緊湊連貫的劇情贏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現場氣氛高漲。

  觀眾趙琪琪&&,今後將把這份感動和收穫轉化為實際行動,積極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據了解,東勝區“暖城東聲”舞&上的思政課將舞&藝術拓展延伸,通過“可聽、可看、可唱、可演”的方式賦予思政課新的活力。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舞&表演和紅色影片,創新打造“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全民音樂思政課。

  依託烏蘭牧騎、理論宣講隊伍和社會文藝團體,該區持續開展家門口的思政課,潛移默化地把黨的百年奮鬥故事講好講活,把黨的聲音傳遞到千家萬戶。東勝區每年舉辦烏蘭牧騎送歡樂進基層、社區文藝匯演等特色文藝活動100余場,深入各鎮、街道、社區、企業、學校,舉辦“春風化語——家門口的思政課”,通過朗誦、曲藝、小品、宣講、歌舞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思政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邀請文化名家、道德模範、行業榜樣,每年分時分層分眾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題宣傳宣講活動440余場次,切實把思政課講深、講透、講活。

  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實踐相結合,充分利用博物館、廉潔文化體驗中心、烈士陵園等場館,創新開展“博物館裏的思政課”“升旗儀式裏的思政課”等形式多樣的思政活動,把“最難講”變成“最精彩”,把“紙上談”變成“實踐行”。

  積極拓展網絡育人的空間和陣地,在“大網絡”中用情用力講好思政課,把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增量”。讓思政課進公眾號、進朋友圈,通過網絡飛入尋常百姓家。在“美麗東勝”APP開設“文化中國行”“北疆文化”“暖城東聲”等專欄,打造“東勝故事匯”“東勝時光記”視頻號,錄製“師説理論”微視頻140期,創作拍攝《六句話的事實和道理》《煙火東勝》等思政微視頻作品20餘部,傳播量達700萬+,讓思政工作“潮”起來,“火”起來。

  “暖城東聲”全民思政課品牌通過構建思政育人格局,成功打造出“有形、有感、有效”的教育模式。2024年,“暖城東聲”全民思政課累計開展系列活動2000余場次。(記者 李玉波 通訊員 曹慧)

【糾錯】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