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孫紹騁書記參加他所在的自治區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呼和浩特市代表團審議。他説,過去一年,呼和浩特市的工作幹得很出彩,各方面發展的勢頭揚起來了,今後要繼續扛牢首府責任,在貫穿一條主線、辦好兩件大事、完成“五大任務”、實施“六個工程”、開展“六個行動”上展現新作為,在全區發展大局中勇挑大梁、多作貢獻。
對於首府未來發展
孫紹騁書記從依靠改革破解發展難題
加快發展新興産業等多個方面深情寄語
時至2025
呼和浩特也用實際行動回應期望

2025呼和浩特這樣做——
緊扣國家産業政策導向,因地制宜優化提升 “六大産業集群”,同步推進耦合成鏈,按照自治區 “重大項目謀劃行動”、“助企行動”要求,實施 “六大産業集群”項目490個,完成投資900億元以上。 全力推進以乳業、草種業為龍頭的綠色農畜産品加工産業集群。
建成投産伊利奶粉三期、奶酪三期,蒙牛乳鐵蛋白深加工、九期奶粉,聖牧低溫日産500噸乳製品等項目;
推動建立奶粉國儲調節機制;引進落地帝斯曼—芬美意公司益生菌項目;
開工建設優然牧業、蒙草集團飼草産業園;提檔升級玉泉區食品産業園、武川縣高原特色農畜産品加工區,集群産值達到500億元,把 “中國乳都”這個品牌擦得更亮,全力向 “世界乳都” 邁進。
建成投用顯鴻科技集成電路産業園、中國聯通數據中心二期、火山引擎算力中心一期、建行、交行、農行數據中心等項目;
加快建設九州智算、華著智算、光環新網等項目;
開工建設皓揚雲大數據科技中心、“京數蒙算”智算産業園、中國農科院、人保集團、浦發銀行數據中心等項目;
推動百度、抖音、三六零、網易、漢王科技等高端數據標注板塊落地,承擔國家數據標注試點任務。
深入實施 “節水行動”,全面推進引黃三期引水輸水、凈水配水工程,實施引黃一、二期備用輸水管線提升改造工程。
強化農業、工業、生活節水,探索建立農業節水 “水電” 聯動機制;全面推行工業 “以水定産”,對園區、企業用水逐步實行預算管理,建設節水型園區、節水型企業;
持續開展自備井專項整治和地下水超採區治理,實施城鎮居民用水階梯水價、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
加強再生水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建成投用科技城污水處理廠,規劃建設金川南區工業污水處理廠,打造“H+回”型再生水管網體系,再生水利用比例提高到45%。
推動國資國企領域考核制度、監管體制、市場競爭等改革。

2025呼和浩特這樣做——
全力推進以綠色電力為引領的新能源産業集群。 建成投産金山電廠三期、托清經濟開發區綠色供電等項目;
開工建設140萬千瓦抽水蓄能二期、鴻盛500千伏輸變電工程、隆基風光氫氨醇一體化、天皓源網荷儲一體化、遠景100萬千瓦獨立儲能電站、新遠景總部基地等項目;
加快推進清水河100萬千瓦抽水蓄能項目前期工作,集群産值達到880億元。
全力推進以碳基、硅基材料為基礎的新材料産業集群。
建成投産阿特斯新能源光伏全産業鏈一期、芯源5GW、環晟10GW高效太陽能組件等項目;
加快建設昌瑞半導體、鉅瓷高純氮化物電子陶瓷材料等項目;
開工建設賽盛新材料産業園、協鑫納米硅、旭陽360萬噸焦化一體化綜合利用、中船特氣高純電子氣體二期等項目,集群産值達到820億元。
全力推進以生物疫苗、合成生物為特色的生物醫藥産業集群。
建成投産常盛制藥燈塔工廠、金宇共立寵物疫苗、神康醫療腦機接口高端製造等項目;
正式運營科拓食用益生菌共性技術、奧普賽動物血清、金達威等研發中心;
開工建設瑞普微生物蛋白産業化、華蘇生物強力黴素、華潤雙鶴合成生物産業基地等項目;
啟動建設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智造谷,集群産值達到220億元。
全力推進以綠色算力、人工智能為支撐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集群。
加大研發投入。建立科技研發投入增長激勵機制,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0%以上。
算力總規模達到10萬P以上, 其中智算9萬P以上,集群實現營收600億元。
辦好2025中國綠色算力大會,讓 “中國雲谷”更有 “含金量”。
全力推進以低空經濟、航空航天為代表的現代裝備製造産業集群。
建成投産智航科技、寶升高科、霽航科技等無人機製造,吉利遠程商用車製造基地、圓速蒙泰氫電商用車等項目;
開工建設雙傑電氣超高壓變壓器、參零陸零超級電容等項目。
拓展低空經濟在電網巡檢、應急救援、防災減災等方面試點應用,加快內蒙古電力航檢中心、民用無人機考試中心、中國融通無人機物流調度中心等項目落地。

2025呼和浩特這樣做——
開業運營華潤萬象城、Ole'精品超市,積極引進匯能、華茂等品質酒店,豐富中山路、東客站等重點商圈業態,落地首店、旗艦店20家以上。 持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培養定制消費、智能消費、綠色消費等新興熱點,因地制宜布局精細養生、銀發經濟等業態,打響首府跨年夜、演唱會品牌。
加快建立“三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率先推開“單元控規+實施方案”規劃管理模式,編制中心城區40平方公里單元控規。
開展交通優化提升、平急兩用公共設施布局等專項規劃研究,高水平規劃東部環白塔機場生態宜居區。
增強首府輻射能力。
盛樂國際機場建成通航,對標一流打造綠色低碳國際機場,爭取盛樂國際機場第五航權,全面打開首府對外聯通新通道。
建設昭烏達高架與南二環互通立交、成吉思汗大街東延伸段、金航大道、雲港大街等橋梁道路工程,打通群藝館西巷、惠民街等19條“斷頭路”,完善 “青年社區”、科技城等片區市政道路。
實施“溫暖工程”2.0版,啟動“西熱東送”工程,解決東北部熱源不足問題。
更新改造59.5公里老舊燃氣管網。
探索老舊小區自主更新機制,實施272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解決460個小區 “吃水難”、 467個小區管網雨污混接問題。
維護提升城市綠道200公里以上、公園游園200個以上,不斷給首府群眾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
有效提高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升級城市大腦4.0版本,科學有序推進AI智能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務、城市運行保障等方面應用。
引入數智招投標平台,實現全流程透明管理和風控預警。
推動12345接訴即辦、“運管服”平台和城市大腦深度融合,加快實現 “一網統管”,為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系統支撐。
緊盯城市建設管理不精細的問題,推動城市大巡查、公園綠地管理權限、城市精細化管理機制等改革。

2025呼和浩特這樣做——
緊盯市場環境不優的問題,推動營商環境領域精簡政務服務事項、整合證照許可等改革; 推動市場監管領域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公共資源交易數智化標準化、預付式消費監管等改革。
緊盯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推動教育領域教研製度、隊伍建設、教師待遇、隨遷子女入學制度等改革;
推動衞生健康領域醫保打包付費、公立醫院薪酬制度等改革;
推動社會保障領域養老基金統籌、就業服務體系等改革。
全力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新續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項目28個、投用17個,新增學位1.2萬個。
呼和浩特職業技術大學通過教育部評議,籌設呼和浩特現代服務職業學院,中職園區建成使用。
依託科大訊飛等智慧教育平台,推廣互動智慧課堂、AI聽説課堂、智能批閱等應用場景。
實施教研 “揭榜挂帥”,提升基礎教研質量。
推動建設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 體”創建兒童友好城市,鼓勵中小學落實課間15分鐘,讓孩子們全面健康成長。
提高醫療保障能力。圓滿完成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範項目任務。
開展 “強基”行動,提升基層醫療衞生服務能力。
開工建設北京友誼醫院內蒙古醫院、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敕勒川醫院、市第一醫院雲谷院區,加快建設北大腫瘤醫院內蒙古醫院二期。
公共衞生服務園區開診運營。
推動市四區醫院打造優質專科醫院。
深入開展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因需布局助老餐廳,探索 “老幼共托”模式。
推進市社會福利院老年公寓服務中心、泰康之家等項目建設。
全市鄉鎮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提升至80% 以上,街道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穩定在100%。
全面推行信訪代辦制。
推行商品房現房銷售試點,持續攻堅房地産遺留問題。

2025呼和浩特這樣做——
創建呼包鄂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 爭取呼包高鐵、呼鄂城際鐵路項目納入國家規劃,S43機場高速、S29呼涼高速、S311武川至楊樹壩公路建成通車,S27呼鄂高速開工建設,推動新機場周邊路網建設。
繼續深化“呼包鄂烏”一體化進程,擴大呼包“同城化”協作範圍,推動呼和浩特都市圈納入國家規劃,讓首府真正成為引領區域、輻射周邊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2025呼和浩特這樣做——
用好平台聚人、企業留人、高校育人等機制,引育高層次科技人才100名以上,國家科技型企業突破1500家,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0%以上。 強化 “突圍”攻關。圍繞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合成生物、工業芯片等開展科技攻關10項以上。
深化與海淀區、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西安交大、西北工大、山東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合作,重點推動高端科研儀器、生物煉製、飛輪儲能、聲紋檢測、智能傳感器等前沿和顛覆性成果應用轉化。
織密扎牢民生事業保障網,全力保障充分就業。深入推進 “就業促進行動” , 解決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問題。
實施 “三年十五萬青年留呼行動” , “青年社區” 一期年內配售配租、二期開工建設,讓更多年輕人來到首府、留在首府、建設首府。
探索完善國家級人力資源産業園 “一園三區”市場化運行機制。
推動組建企業用工聯合體。城鎮新增就業5.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穩定在33萬人以上。

2025呼和浩特這樣做——
全面開放聖水梁旅游區,逐步開放哈達門、了目山等16處大青山休閒觀光點,完善提升阿爾泰游樂場、南湖濕地公園等功能,持續提升章蓋營、水磨村、莫尼山、烏素圖東西村等特色小鎮品質,讓首府成為大家都想來看看、都想來轉轉的理想目的地。 加大生態建設保護力度。高標準完成中央、自治區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全力申報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試點。
啟動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住居民生態移民。
全面推進禁牧休牧,持續開展春季休牧和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合理核定載畜量,有序減少養殖規模。

2025呼和浩特這樣做——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深入推進 “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用好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品牌,持續推進“雕塑之城”建設。
加快大窯文化遺址公園、土城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遼代白塔遺址公園建設。
創作提升話劇《大青山》、舞劇《敕勒川》、晉劇《大漠春歸》等一批精品劇目。
全面提升老牛灣黃河大峽谷景區建設管理水平,啟動申報世界地質公園。
規劃建設呼哈風情鐵路漫游項目,加快推進雲中盛樂度假區項目,伊利草原乳文化景區爭創國家5A級工業旅游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