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 是家家團圓的日子
也是承載深厚文化內涵的傳統節日
在傳統節日品鄂爾多斯傳統美食
是對味蕾的犒勞 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這個春節 讓我們一起尋味鄂爾多斯非遺美食
【達西瑪格】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流傳已久的達西瑪格
主産區於庫布齊沙漠腹地
是蒙古族飲品中的珍品
其源自哺乳母畜的精華脂乳
在原生態的製作工藝和流程中
形成了讓人垂涎三尺的美味
絲滑 醇厚 酸甜 回味無窮
遠古時期
它是在乾旱封閉、生産生活資源匱乏中形成的獨特奶食
如今 它是盛大節慶活動中的必備食品
也是外地游客打卡品嘗的熱門美食
經過時間沉澱的達西瑪格 正在走向全國
【風乾牛肉沙蔥包子】鄂爾多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在草原
“沙蔥+風乾肉”的組合恰到好處
沙蔥辛香而不辣 風乾肉清香而不膩
二者充分融合而成的餡料 講究的是“鮮香”
白麵做皮 高溫蒸制
從食材甄選、到火候及烹飪時間的精準把握
最大限度保留住食物的本真
獨特的香氣和口感瀰漫於唇齒間
外表低調質樸 味道純正濃郁
一屜熱氣騰騰的包子
是牧民們招待尊貴客人的佳品
【炒米】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炒米也叫熟米
是鄂爾多斯各民族都喜愛的方便熟食
也是草原酒宴桌上的第一道茶食
製作炒米 需要精選優質糜子
在煮、炒、捻、搗等環環相扣的工序中
可口的炒米配以奶茶、奶皮、奶酪、馓子……
這種地域造就的美食搭配 味道堪稱一絕
一碗金黃的炒米 看似簡單
卻追隨着草原牧民走過上千年
見證了不同民族間的交往和交流
並在鄉村振興、民族融合互促中正迸發着新的生機活力
【米涼粉】鄂爾多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以小米為主要原料的米涼粉是一道自帶鄉土氣息的小吃
它融合晉陜特色 筋道嫩滑爽口 讓人欲罷不能
一碗正宗的米涼粉上桌要經過4小時等待
其製作過程沒有捷徑
侵泡、磨漿,熬製、過濾、攤晾……
踏踏實實做好每個步驟 美味才會呈現
湯料是米涼粉的“靈魂”
土豆絲、蔥花、芝麻、胡麻油、扎蒙、蒜泥……
他們各自成味 又相互融合
為整碗涼粉增添了無限的層次感和風味
街頭巷尾來一碗米涼粉
既是人們情感的交流也是一種生活儀式感
現在 這道美食
正越來越多地贏得全國各地“粉絲”的追捧
【空殼餅】鄂爾多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空殼餅 一種流傳久遠的面點食品
因其表面印有吉祥花紋 也叫“吉祥餅”
美味的空殼餅製作精巧 用料講究
白糖、紅糖、芝麻、葡萄幹、麵粉、白酒、胡麻油等食材充分混合
經攪拌、搟碎、過篩後
將餡料捏入餅皮 壓製成型 烤制
烤熟的餅子上下隆起 中間空心
呈現出樸實而又不失精緻的外形
新鮮出爐的餅子
金黃酥脆 香氣撲鼻 唇齒留香
在漫長的歲月中 它曾是人們長途跋涉時的好“乾糧”
現在 它更是一種文化符號
佔據着人們的味蕾“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