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晚,自治區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代表通道”如約而至。從鄉村振興到醫療保障,從生態保護到口岸經濟,從農業高質量發展到老工業基地華麗轉身,14位自治區人大代表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履職故事、一個個具有建設性的良策實招,讓我們清晰地看到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的穩健步伐,深切感受到內蒙古闖新路進中游的豪邁之氣。
“代表通道”上,代表們用一腔炙熱的民生情懷,呈現了一份溫暖的民生答卷——
“以前治療糖尿病的二甲雙胍緩釋片,一盒大概30元,集採之後降到了3元左右,降幅高達90%。”“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阿達木單抗,進入醫保後,價格從每支7000多元降到1000多元,患者一年下來能節省數萬元的治療費用。”……自治區人大代表、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市醫療保障局局長王疆用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闡釋了醫療保障領域重大改革的成效。
鄉村振興,承載着廣大農牧民的幸福夢想。興安盟阿爾山市明水河鎮抓住阿爾山成功創建自治區首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有利契機,堅持旅游和富民兩手一起抓、文化和藝術兩條路一起闖、民生和民心兩張卷一起答,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代表通道”上,自治區人大代表、興安盟阿爾山市明水河鎮黨委書記祁學東深情描述了明水河鎮産業興、生態美、群眾富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2024年,自治區人大代表、內蒙古嶸安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瞿倉所在的公司實施了一批高標準農田、設施農業、鹽鹼地改良等項目,開展了針對農民的各類技能培訓、環境整治行動,提高了當地農民的生活品質。
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老百姓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天更藍了、水更清了、空氣更清新了。全面治理後的礦山變成了公園,成為市民消夏的新去處,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倍增。”自治區人大代表、內蒙古創源金屬有限公司質管部部長楊峰講述了霍林郭勒市積極推進綠色轉型帶來的紅利。
作為一名“90後”邊防軍人,自治區人大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32107部隊的李方園見證了自治區“水電路訊”基礎設施軍地一體化建設的成效。如今,邊防一線哨點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逐步實現了水電通、道路通、信息通、物流通。“作為‘離家門最遠、離國門最近’的戍邊官兵,我們一定矢志扎根邊防、守衛邊防、建功邊防,努力建設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鍛造衛國戍邊鋼鐵長城。”李方園説。
“代表通道”上,代表們用澎湃激情,抒懷內蒙古高質量發展新氣象——
策克口岸作為自治區第三大口岸,2024年口岸通關過貨量突破2400萬噸,進出口貿易額達150億元,創開關以來歷史新高。自治區人大代表,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委副書記、旗長,策克口岸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布和講述了口岸破解“酒肉穿腸過”,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歷程。他&&,下一步策克口岸將積極構建聯通內外、輻射周邊、資源集聚集散、要素融匯融通的全域開放&&,為建設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貢獻更大力量。
烏蘭察布市圍繞“麥菜薯、牛羊乳”農牧業六大優勢特色産業,全鏈條發力,累計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4家、自治區級40家,農畜産品加工轉化率超75%。自治區人大代表,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委副書記、旗長班秀萍&&,下一步察右前旗將加快培育農牧業新質生産力,全力以赴把國家重要農畜産品生産基地建設得量大質優。
“烏海市堅持發展新質生産力,大力實施科技‘突圍’工程,為我們創新創造營造了良好氛圍。”自治區人大代表、內蒙古三維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振德説。接下來,企業將圍繞技術創新中心、檢測中心和産品交易&&建設,積極推進技術創新、應用創新和協同創新,提升産業“含新量、含金量、含綠量”,努力實現更可持續、更強動能、更有韌性的高質量發展。
職業教育是服務産業發展、培養技能型人才的主陣地。自治區人大代表、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主任潘志勇&&,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目前已開設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為植保、巡檢、物流等低空應用場景培養合規持照應用型人才,後續將在無人機、通用航空等低空經濟領域開拓新專業,為低空經濟産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為自治區煤化工領域的佼佼者,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始終堅持創新發展,2024年企業研發投入超6億元,取得專利授權98件。“我們已經與國內外多家知名院所及企業在多個領域展開闔作研究。我們的目標是實現從煤到材料,從多碳到低碳、零碳的轉型,通過科技創新為企業提供堅實支撐。”自治區人大代表、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煤化工管理部設備管理主任級工程師訾旭華説。
“代表通道”上,代表們用務實舉措回應社會關切,奏響內蒙古再出發的奮進號角——
“內蒙古將如何立足資源稟賦,發展農牧業新質生産力,推動農牧業高質量發展?”面對記者提問,自治區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院長路戰遠給出清晰路徑:一要以科技“突圍”工程為引領,持續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二要妥善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與生産發展的關係,制定&&《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可持續發展促進條例》;三要大力發展生態農牧業,制定&&《內蒙古生態農牧業發展行動計劃》,實現農牧業生態保護、生産發展和農牧民增收的協調統一。
在自治區率先形成上游原材料、中游電池及系統集成、下游應用建設的完備儲能産業鏈條,建成全球首批大規模綠電制氫項目……包頭市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越做越大。在追“光”逐夢、踏“綠”前行的征程上,包頭市將如何打造新能源引擎?“我們將以項目攻堅打造‘新增量’,以系統集成積蓄‘新動能’,以誠心服務激發‘新活力’,奮力走出老工業基地創新發展新路子。”自治區人大代表、包頭市發改委主任石鐘琴説。
解決草原過牧問題,是內蒙古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內容。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打出“保護”“轉型”“富民”三張牌,努力實現草原高水平保護和畜牧業高質量發展。作為自治區人大代表,陳巴爾虎旗委副書記、旗長陶麗建議,自治區要持續推進傳統畜牧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大對牧區綜合改革的支持力度,助力牧業旗縣在草原上建起牧業強、牧區美、牧民富的現代化新牧區。
耕地是糧食安全的“命根子”,嚴守耕地保護紅線不僅要守住耕地數量,更要守住耕地質量。作為自治區人大代表,鄂爾多斯市農牧業生態與資源保護中心主任王偉妮建議,從組織、立法、投入等方面加強保障,構建部門聯動、政策協同的組織協調機制,推動耕地質量保護立法,加大耕地質量建設投入,全方位多舉措保護提升耕地質量。(記者 霍曉慶 康麗娜 郝佳麗 許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