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錦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西北部,這裡年均降水量不足150毫米,蒸發量大,是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地區生態環境極為脆弱的地區之一。面對如何交出既能解決水土保持生態治理難題,又能推動鄉村振興的時代答卷,杭錦旗積極探索,勇於創新,在自治區內率先實行了淤地壩佔補平衡試點項目和“以獎代補”試點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齊發展。
“我原來種20多畝旱地,現在經過淤地壩佔補平衡試點項目改造後,原有的旱地變成了淤積地,現在又增加了70多畝淤積地,一共90多畝,土壤質量也提高了。”説到土地,閆永利的臉上全是喜悅,“平均每畝地可以收益一千塊錢左右,一年下來的話能收益十幾萬元。”
淤地壩佔補平衡試點項目,於2024年5月份開始實施,主要針對4座淤地壩的淤積地進行改造,淤積範圍240余畝。由政府出資對壩體進行整修加固,增添排洪設施、實施壩地鹽鹼化防治,在達成水、田、路等基礎設施標準化配套的基礎上,進一步建設成水肥一體化的高標準農田,增進村集體和農牧民生産經營性收益。
“截至目前,工程已經基本完成,且已初顯成效,為村民增加了約 170 畝壩內的淤積地耕地,並已錄入自然資源補充耕地庫。待項目試點成功之後,將在塔然高勒全區域進一步推行。當下已建成淤地壩 70 座。”杭錦旗水利局副局長王學平説道。
“以獎代補”試點工作,是充分尊重農牧民意願,讓農牧民自主組織實施項目。項目資金補貼分年度撥付到位,群眾建設、群眾管護、群眾受益,真正成為項目建設的主體,讓改革發展的紅利最大限度地惠及群眾。
以獎代補試點項目實施後,綜合效益顯著增強。通過水土流失治理,新增治理面積 2000公頃,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由治理前的21.6%提高到治理後的85%,林草覆蓋率將由原來的22%提高到73.7%。年蓄水能力為70.74萬m3,年減少入黃泥沙量7.94萬噸。同時,項目産生的直接經濟效益為企業年純收入的20%-30%,用於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和直接參與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的農戶,切實發揮獎補資金對村集體經濟和農戶增收的帶動作用,並通過項目建設,草牧場得到改良,草場合理載畜量增長50%,按3年後出欄量計算,年直接經濟效益增加120萬元。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征程中,杭錦旗在奔跑;在全面推進生態治理的賽道上,杭錦旗在行動。(記者高平 王瀟 通訊員 吳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