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11月8日電(記者魏婧宇)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內蒙古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推動教育、科技、人才的同向發力、同頻共振,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讓人才切實感受政策溫暖
11月7日,在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黃鋒介紹,內蒙古立足近年來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重點方向,積極開展改革試點工作,將圍繞完善科研經費管理和科技成果轉化制度、推進産教才融合發展等17項重點任務深化改革試點工作。
目前,一些地區和單位已先行先試、率先探索。呼和浩特市注重激發産業吸附人才動能,引導企業主導搭建高水平創新&&載體,推動中國食品行業唯一的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建成運行。包頭市圍繞産業發展需要,以“中高企一體化”方式探索“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養新路徑,使人才培養與區域産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發展。鄂爾多斯市以建設人才友好型城市為抓手,率先探索優化全域人才發展環境,吸引4名院士領銜的3家科研院所建成落地,人才服務生態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為推動人才引進培養質量進一步提升,內蒙古以自治區高層次人才引進“千人計劃”行動和本土重點人才培育“萬人計劃”行動為抓手,配合實施好自治區“英才興蒙”工程項目評審,引育一批高層次人才及團隊。目前已啟動首批“英才興蒙”工程項目評審和全區人才分類認定,累計有5500多名區內外人才參評或參與認定,人才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得到激發與釋放。
同時,內蒙古注重突出團隊在引領科技創新和帶動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支持引進高層次人才“帶土移植”或在本土組建團隊。每年選育50名左右一至六類本土人才領銜的團隊,根據其科研項目評審情況給予相應科研經費支持。
全面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匯點,為推動內蒙古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通過“三個有組織”實施“高原築峰”工程,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
一是實施有組織的學科建設。實施一流學科培優行動,建強生物學國家一流學科,重點培育草學、生態學、食品科學與工程、民族學等優勢特色學科衝擊國家一流學科,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加強學科群建設。
二是實施有組織的人才培養。實施人才自主培養能力提升行動、産教融合深化行動、招生培養就業聯動優化行動。
三是實施有組織的合作交流。實施區域教育合作深化行動,落實部區合建、區部共建任務,深化京蒙、滬蒙、陜蒙、三省一區等區域教育交流合作。依託京津冀蒙高校聯盟,推動自治區高校和京津冀高校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實施國際教育合作拓展行動,推動自治區高校積極參與國際産學研用合作。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偉説,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産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要在國家和自治區創新體系中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一是面向“五大任務”,加大有組織科研力度。二是面向急需學科領域,引育高校青年科技人才。三是面向市場需求,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能。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深入推動本科高校晉位升級。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內蒙古農業大學草學學科首次進入全國位次排名的前10%;博士學位授權點數量比2021年增長55%,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實現“0”到“7”的重大突破,理工農醫類學科專業佔比持續提高,高等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適配度不斷提升。
科技領域構建多點“突圍”機制
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2023年底,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和政府作出實施科技“突圍”工程的重大改革舉措。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以科技“突圍”工程為統領,持續推動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內蒙古針對區域特色的重大任務採取廳市聯動組織實施,如稀土攻關由包頭市牽頭推進,光柵大科學裝置由呼和浩特市牽頭推進,在充分發揮盟市主責的同時,突出各地區的攻關重點。
內蒙古圍繞重點産業和優勢領域布局重大科技任務。首批科技“突圍”工程以支撐“兩個基地”建設為重點,聚焦儲能與新型電力系統、稀土、氫能、特色乳業,以及空天計量基準裝置等“4+1”個突圍點位,部署36項重點任務,計劃投入28.17億元,各點位和任務已全面啟動。
企業在創新體系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內蒙古突出企業牽頭和産學研合作攻堅。36項重大任務全部由企業和企業組建的重大創新&&牽頭,聯合懷柔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42家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及國內知名高校、院所參與攻堅。
近幾年,內蒙古啟動實施科技型企業“雙倍增雙提升”行動,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年均增長率分別達50%以上、20%以上,全區規上工業企業有R&D活動佔比達到全國中游水平,增幅全國領先。
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郝喜紅説,接下來將聚焦國家和自治區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優化組織方式,持續提升科技“突圍”工程效能,為辦好“兩件大事”、實現闖新路進中游目標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