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牧區供水事關民生福祉,是農牧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大事之一。內蒙古圍繞農村牧區供水“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的目標,加快推進農村牧區供水現代化,近年來,內蒙古農村牧區供水保障水平穩步提升,農村牧區自來水普及率不斷提高。截至2023年底,內蒙古建成農村牧區供水工程44萬處,惠及1138萬農牧民;建設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125處,惠及66.6萬農牧民。目前,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3.65%。
“滴水貴如油”,吃水不方便曾經對內蒙古農村牧區來説是一個老大難問題。
經歷了“找水、通水、提升水質、喝上好水”的過程,截至2023年底,內蒙古已全面解決飲水安全問題,全區農村牧區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3.65%,提前兩年實現了“十四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
清波漾漾惠民生。在內蒙古,一條條“跋山涉水”“翻山越嶺”的供水管網向農村牧區延伸開來,“幸福甘泉”流進了千家萬戶。
“力爭通過3年到5年時間,全區初步形成布局完善、設施集約安全、管護規範專業、服務優質高效的農村牧區供水高質量發展格局,到2035年,基本實現農村牧區供水現代化。”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廳長生效友介紹。
破解吃水難題,幸福生活再“加碼”
“前些年都要用卡車去幾十公里外的水井拉水吃,自從去年輸水管道接進家裏,吃水用水都方便了。”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巴彥高勒蘇木敖倫布拉格嘎查61歲的牧民張玉國介紹。
張玉國家所在的敖倫布拉格嘎查由於沒有引水管線,生活在此的牧民家家戶戶都要備一輛拉水車。而這條4.2公里長顛簸崎嶇的拉水路,張玉國走了24年。
2023年,阿拉善右旗通過新建水源工程、蓄水工程,解決了分散牧戶460人的遠距離拉水問題;並投資92.54萬元,實施邊境地區牧戶自來水入戶項目。
一系列的供水保障工程實施後,2023年,阿拉善右旗各蘇木鎮嘎查所在地集中供水工程覆蓋率已達到95%,不僅讓廣大農村牧區安全飲水條件得到根本性改變,也為農牧民發展産業增收致富提供了支撐,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與張玉國同樣感到幸福的,還有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棋盤井鎮楚魯拜嘎查牧民都布興。都布興的家地處鄂爾多斯市西部梁峁地區,這裡取水水源多為大口井,且這裡季節性缺水嚴重,導致部分牧民需要去很遠的地方拉水吃。
2023年,鄂爾多斯市實施鄂托克旗牧區供水保障工程,徹底解決了牧區265戶、885人遠距離拉水問題。同年,達拉特旗王愛召鎮在實施供水保障工程後,實現了全鎮範圍內鎮村水網的互聯互通,保障了王愛召鎮3240戶、9750人的飲水安全。
“來水了,來水了!太好了,以後不用跑大老遠挑水喝了。”今年6月,二連浩特市格日勒敖都蘇木呼格吉勒圖雅嘎查牧民實現了“用水自由”。
“由於我家附近的地下水鹽鹼含量高,多年來採用車拉人挑、水缸存水的取水方式解決飲用水來源問題。”呼格吉勒圖雅嘎查牧民孟克説。今年當地水利部門依託集中供水工程為孟克家新建了一座5噸儲水窖,還有自吸水泵以及配套管道,他們再也不用拉水挑水吃了。
汩汩清水,見證山鄉巨變。像阿拉善右旗、鄂托克旗等地區的農村牧區集中供水工程,內蒙古如今有1.74萬處。
多年來,內蒙古牢固樹立“保供水就是保民生”理念,自農村牧區飲水工程建設以來累計投資175.51億元,相繼實施了農村牧區飲水安全、農村牧區飲水安全鞏固提升等工程,切實做好民生實事,讓群眾幸福感更強。
提高飲水質量,民生保障再“升級”
“今年我家終於通了自來水,吃上了水質更好的放心水。”包頭市達茂旗查幹哈達蘇木巴音賽漢嘎查牧民石永生説。
通自來水之前,他天天騎着摩托車來新建的水源井,期盼著趕快能喝上放心水。
據石永生介紹,現在不僅喝到了乾淨、衞生的自來水,且大幅度降低了牧民及牲畜飲水成本,當地每年每戶節省用水費用約1萬元。
在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額仁淖爾蘇木吉呼郎圖嘎查,牧民們享受到了“提水入戶”工程帶來的巨大便利,水龍頭和沖水馬桶裝進了家。牧民格日勒説:“現在,家裏的水龍頭裏流的就是乾淨的水,還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和財力。”
2023年,依託自治區農村牧區供水保障工程,錫林郭勒盟為蘇尼特右旗、蘇尼特左旗、阿巴嘎旗、東烏珠穆沁旗4個邊境旗投資超4000萬元,完成邊境牧區新打水源井303眼、新建儲水窖43座,邊境牧區水質得到進一步提升,3739人受益。
農村牧區供水,既要確保老百姓喝上水,還要確保喝上安全水。內蒙古深入開展農村牧區供水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全面加強從制水到供水、從“源頭”到“龍頭”全流程各領域的監管工作,切實護好“水源水”、制好“出廠水”、管好“末梢水”,確保讓群眾喝上放心水。
內蒙古加強水源地保護,配合生態環境等有關部門指導督促鄉鎮級飲用水水源地“劃、立、治”工作,強化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水源保護措施。
按照《生活飲用水衞生標準》(GB5749—2022),內蒙古加強水質凈化消毒工作,推動農村牧區集中供水工程2024年底前全部按要求配備完善凈化消毒設施設備,其他類型供水工程逐步全部配備凈化消毒設施設備。
對水源水、出廠水、末梢水水質加強檢測監測,按照《關於加強農村牧區供水工程水質檢測工作的通知》要求,紮實做好規模化供水工程水質自檢和小型集中、分散工程水質巡檢,會同疾控部門做好年度監督性水質抽檢。
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市上庫力鄉前進村的村民趙美蘭説:“家裏的水特別好喝,根本不用安裝凈水器,打開水龍頭就能喝上好喝放心的水。”
着力構建從“水源頭”到“水龍頭”的水質保障體系。截至2023年底,內蒙古建成農村牧區供水工程44萬處,在地圖上逐一標記出它們的位置,眼前就呈現出一片“海洋”。這片“海洋”的優質水惠及1138萬農牧民。
完善供水機制,高質量發展再“儲能”
歷經多年的努力,內蒙古農村牧區飲用水狀況顯著改善,基本實現了全區農牧民從喝水難到有水喝,從有水喝到喝上安全水的目標。
隨着農村牧區群眾生活水平的改善,對供水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內蒙古農村牧區供水任務也從飲水安全向供水保障穩步轉變。“十四五”期間,內蒙古規劃投資24.67億元用於農村牧區供水保障工程。
為全方位提升農村牧區供水保障和服務水平,2024年6月,內蒙古印發《內蒙古自治區農村牧區供水高質量發展規劃》。這一《規劃》是基於內蒙古農村牧區供水現狀,推動縣域最大限度實現城鄉供水“同源、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同監管”目標的長遠性、全局性、系統性謀劃。
《規劃》提出,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縣域為單位,優化布局、改善結構、強化管理、提質增效,重點突出規模化供水工程水源地表化,有效提升供水到戶率,全面推進農村牧區供水保障提檔升級。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規模化、小型工程規範化,推進縣域管理專業化,開啟“3+1”標準化建設和管護模式。
從規範化到規模化再到一體化,層層遞進的工程布局讓各地因地制宜構建起網格化農村供水保障體系。
聚焦城鄉供水保障,呼和浩特市大力完善農村供水工程體系,着力優化農村供水工程長效運行管理體制機制,加快提升農村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全市已建成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517處,覆蓋農村人口89.05萬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24%;16處“千噸萬人”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面推行計量收費。
鄂爾多斯市堅持從“小切口”入手,將解決農牧民飲水問題作為重要民生實事持續推動落實,實施了一批農村牧區供水保障工程,切實讓群眾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優質水。今年以來,鄂爾多斯市實施農村牧區供水項目共17項,惠及8個旗區107個嘎查村12.5萬人。
這是內蒙古深入實施農村牧區供水保障工程,多措並舉保障農牧民喝上“放心水”的縮影。
內蒙古通過不斷完善農村牧區供水長效運行管理體制機制,確保工程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長受益。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農村牧區供水高質量發展規劃》,內蒙古從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供水格局、全面推進農村牧區供水縣域統管、深入實施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建立健全平急兩用的應急供水保障體系等方面持續用力,進一步提升水量、水質、供水保證率等供水保障水平。
一泓清泉潤民心。內蒙古實現農村牧區飲水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從“優不優”向“強不強”轉變,農牧民從有水喝變為喝好水——
2025年,內蒙古農村牧區供水水質將基本達到當地縣城水平。
2025年底前,內蒙古基本實現農村牧區供水專業化管理全覆蓋。
到2035年,內蒙古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及規模化供水工程服務農村人口比例要分別達到97%、70%,牧區供水到戶率、縣域統管率、縣域農村飲水安全標準化建設比例均達到100%。(記者 張慧玲)
原標題:構建農村牧區“水源頭”到“水龍頭”全鏈條保障體系 內蒙古加速城鄉供水一體化 飲水安全再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