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價優的社區幸福食堂多了起來,圈粉不少年輕人來“蹭飯”;助浴師、養老護理員等新職業、新工種應時而生;居家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持續升級……從衣食住行的生活細節,到無微不至的適老化舉措,興安盟持續推動“養共體”建設,“養老”變“享老”的溫暖圖景正徐徐展開。

幸福食堂。
興安盟常住老年人口達25.5萬人,佔全盟常住總人口的18%。面對“銀發經濟”發展機遇和“群眾利益”實際需求,興安盟大力推進“養共體”建設,以“信息共享、設施共享、模式共享、資源共享、經驗共享、人才共享”6個共享為鏈結,推動形成“旗、鄉、村”農村養老服務三級網絡構架不斷健全、部門協同配合、社會愛心人士積極參與的興安盟“大養老”格局。
新下單、已派單、已接單、已完成……在烏蘭浩特市綜合養老服務調度指揮中心電腦屏幕上不斷跳動的實時數據,反映着老年人的“急難愁盼”,也體現着接訴即辦的速度。“通過撥打96111熱線電話,預約了助潔服務,工作人員不一會兒就趕過來了,裏裏外外打掃得很乾淨,我很滿意。”烏蘭浩特市市民白淑英説。

“養共體”成員單位提供服務。
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96111。在興安盟,被群眾喜稱為“興安養老110”的為老服務熱線正守護着全盟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目前,興安盟96111為老服務熱線縣域全部開通,和6個旗縣市智慧養老調度指導中心形成了“1+6”一鍵呼叫服務模式,做到了訂單有派單、呼叫有回應,成為興安盟致力打造“互聯網+養老”服務新模式的重要舉措。
智慧平台促進“信息共享”,以旗縣市主城區為核心,逐步向外延伸、全面鋪開的養老服務體系則穩穩支撐着興安盟“養共體”構架。截至目前,興安盟已建成15個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47個社區養老服務站,49個鄉鎮養老服務中心、368個村級養老服務站,已經形成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發展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
養老服務做好“兜底”,老人生活才能“有底”。興安盟充分發揮社區、醫療、公益等為老服務力量,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醫、助急、助行“六助+N”服務。今年,興安盟民政局結合探訪關愛工作,創新成立1013個“養共體”互助小組,共計開展21960次服務,救助老年人4051人次,救助金額525.2萬元。(格格 武跟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