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蒙格罕山自然保護區現短趾雕捕食育雛珍貴影像-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信息發布 > 正文
2024 10/24 17:10:39
來源:興安盟融媒體中心

內蒙古蒙格罕山自然保護區現短趾雕捕食育雛珍貴影像

字體:

  近日,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蒙格罕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一名監測員在保護區內首次觀測並記錄到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短趾雕的捕食及育雛過程,這一發現對於短趾雕的生態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短趾雕銜枝築巢。(張金林 攝)

  監測員所拍攝的影像生動展現了短趾雕捕食的震撼瞬間。畫面中,兩隻短趾雕協同作戰,成功捕獲一條蛇。其中一隻短趾雕用鋒利的爪子緊握住蛇身,另一隻用強大的喙部緊緊咬住蛇頭,雙翅展開,在空中自由翱翔,盡顯猛禽之威。隨後,一隻短趾雕攜帶着獵物飛至岩石上休息。此時,蛇的身體已大部分被短趾雕吞食,僅剩尾部露在喙部之外。監測員解釋,短趾雕的顎肌極為發達,能夠輕易咬碎蛇頭,並從蛇頭開始依次吞食整個蛇身。

  短趾雕捕食育雛。(張金林 攝)

  更為難得的是,影像還記錄了短趾雕育雛的溫馨場景。短趾雕將巢穴築在樹頂樹杈間,捕捉到蛇後,它們會先吃掉蛇頭,然後叼着仍在掙扎的蛇飛回巢穴。另一隻短趾雕會從同伴的喙中接過蛇,共同享受這來之不易的食物,以喂養巢中嗷嗷待哺的雛鳥。

  在繁殖期間,監測員還幸運地拍攝到了短趾雕在五角楓樹上産下的卵。在短趾雕的精心照料下,雛鳥逐漸茁壯成長。監測員介紹,短趾雕的繁殖期通常為4月至8月,每窩多産1枚卵,偶爾也有兩枚的情況。

  兩隻短趾雕協作捕蛇。(張金林 攝)

  蒙格罕山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21217公頃,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目前,保護區內已記錄到203種動物,其中包括9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27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近年來,隨着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黑鸛、短趾雕、獵隼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紛紛選擇在此繁殖,為保護區增添了更多生機與活力。

  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蒙格罕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監測員張金林&&,自4月份以來,他們已在保護區核心區內發現多只短趾雕,目前數量已增至5隻左右。這一發現不僅證明了保護工作的成效,也為後續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周新育)

【糾錯】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