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助力鄉村振興!扎魯特旗林下生“金”-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0/21 15:39:03
來源:內蒙古日報

科技小院助力鄉村振興!扎魯特旗林下生“金”

字體:

 魏傑觀察基地林菌長勢。

 菌物標本館一角。

  10月14日,走進通遼市扎魯特旗好老林場“林菇共育”技術示範基地,舉目望去林木蔥翠,林下種植的菌菇已經陸續出菇,濕潤的空氣中夾雜着菇類特有的清香。

  “針對扎魯特旗獨特的林菌資源,我們先後實施了點柄乳牛肝菌和血紅色釘菇的‘林菇共育’技術攻關,為當地林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優質種質。”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魏傑博士介紹。

  扎魯特旗位於通遼市西北部,大興安嶺南麓,境內有森林、山地草原、濕地、湖泊、沙漠等多種地貌疊加,生態物種豐富多樣。長期以來,該旗立足豐富優質的森林資源,積極鼓勵引導廣大農民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特色經濟,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農戶加工處理採摘的菌菇。

  血紅色釘菇。

  據了解,2023年,在扎魯特旗工業信息化和科技局、扎魯特旗林業和草原局等單位的支持下,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好老林場豐林苗木專業合作社共建“菌根食用菌”科技小院,這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家“菌根食用菌”科技小院。科技小院先後建成菌物標本館、菌根食用菌育苗基地、“林菇共育”技術示範基地,在魏傑團隊的技術攻關和科學指導下,實現了油松和樟子松林下菌根食用菌“林菇共育”技術集成示範,畝增産達20%以上,“林菇共育”技術成果也被通遼市科技局列為重點支持項目。

  “菌根食用菌”科技小院通過産學研相結合,帶動800余名林區居民參與林下食用菌的采收,實現收入200余萬元,促進了當地農牧民就地就近就業,進一步拓寬了農戶的增收渠道。

  在豐林苗木專業合作社,林場居民張桂霞一手握住剛採摘下來的血紅色釘菇,一手用刀快速削根,動作十分麻利。“從採摘季開始,我有空就來這幹活,一天能掙一二百元。在家門口有不錯的收入,還能就近照顧家裏,非常開心。”張桂霞説道。

  萬木蔥翠,林下生“金”。“菌根食用菌”科技小院的建立,不僅是扎魯特旗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踐行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具體舉措,更是對“校地聯合、産學研協同創新”發展模式的生動詮釋。去年以來,扎魯特旗充分發揮科技小院在人才與技術方面的優勢,持續開展技術培訓、科普宣傳等活動,培育並造就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層次應用型“三農”人才,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2024年9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意見》,提出規範發展林下種養,推廣林藥、林菌、林下漿果等森林複合經營模式,開發新型森林食品。森林食用菌是森林食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林菇共育”技術作為菌根食用菌領域的創新應用,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提供了實踐路徑。

  “下一步,我們計劃將‘林菇共育’技術推廣到林場周邊鄉鎮,同時,加強對當地農戶的技術培訓,讓他們能夠更多地參與到食用菌、森林食品的開發中,通過內蒙古大學的&&資源優勢,為當地深度開發食用菌産品提供科技支撐,為構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給體系出一份力,讓更多的群眾增收致富。”魏傑説道。(記者 薛一群)

【糾錯】 【責任編輯:徐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