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9月7日,竣工後的包鋼一號高爐開始烘爐(新華社記者 陸軻 攝)
扛起國家重任
銘記囑託奮勇前行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業待舉,鋼鐵産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産業尤為重要,以鋼鐵為代表的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得以確立。1953年,中共中央華北局作出《關於加強包頭工作的決定》,指出“包頭將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基地之一”,並號召“把包頭建設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重要基地”。
1954年,包鋼廠房破土動工。這一年,年僅19歲的葛桂林從家鄉山西來到包頭,調往包鋼工作。“上下班的人潮中歡聲笑語不斷”“哪都是青年突擊隊,大家都加班加點搶着幹”,當時那個荒蕪的邊陲小鎮,工業的痕跡尚不明顯,自然環境的嚴峻挑戰一覽無余,但大家卻幹勁十足。
大興安嶺木材運往包鋼工地(資料圖片)
1958年,包鋼一號高爐建設進入關鍵期,但卻面臨設備和建設材料供應不足的難題。為此,黨中央提出“要想辦法為包鋼解決困難”,《人民日報》號召“包鋼為全國,全國為包鋼”,全國上下迅速掀起支援包鋼的熱潮。當時,平均每天10多個車皮的設備和材料從全國各地運到包鋼,大量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和建築工人,也從祖國四面八方匯聚到包頭,投身火熱的生産建設當中。
“在這樣一個北方,過去荒漠的地方……過去歷史上不可想象的事情,今天出現了。”1959年,內蒙古第一爐鐵水從包鋼一號高爐流出,結束了內蒙古寸鐵不産的歷史,自此揭開了包頭草原鋼城的序幕。
以這一爐鐵水為開端,包頭鋼鐵産業規模開始不斷擴大,産能逐步釋放。提前一年出鐵,提前半年出鋼,第一批245×10毫米無縫鋼管成功“走下”生産線,第一支每米60公斤鋼軌和每米75公斤鋼軌先後試軋成功……多項産品創造新中國第一,全國科學大會上報的9項科研成果全部獲獎。
目前,包鋼已具備1750萬噸鐵、鋼、材配套能力,涵蓋12400個鋼種和規格。70年來,包鋼累計産鋼近3億噸、實現利稅1000億元以上,帶動9萬多家企業合作共贏,為國家經濟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着鋼鐵血液,給國家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
創新中謀發展
轉型升級煉就稀土堅鋼
包鋼(集團)公司稀土鋼板材廠一角(圖片來源:包頭市融媒體中心)
“我們現在從老一輩包鋼人手中接過了接力棒,相當於接起了包鋼産品結構調整和産品研發的重任,我們也在奮力地奔跑,不斷地努力。”包鋼技術中心冷軋板材研究所所長路璐説。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包鋼便開始探索稀土與鋼鐵的結合。位於陰山北麓的白雲鄂博礦,是世界罕見的多金屬共生礦,稀土儲量居世界首位,這為包鋼的稀土鋼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原料優勢。1976年,包鋼軌梁廠在鐵道部科學研究院、鐵路專業設計院的支持下成功試軋出我國第一根每米60公斤重型稀土鋼軌,奠定了包鋼在稀土鋼産品研發的技術優勢,開啟了稀土鋼系列産品的新紀元。此後,包鋼稀土鋼廣泛應用於國家重點工程,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品牌形象。
跨入新世紀的大門,包鋼集團審時度勢,認清優勢,堅持以鋼鐵興國,以稀土強國,推進以稀土為重心的戰略轉型,兩大主業稀土特色更加鮮明。全力打造稀土鋼新材料和稀土功能材料産業體系,“鋼中有稀土,更堅、更韌、更強”成為了包鋼新的品牌標誌。
全球海拔最高的青藏鐵路,連通大興機場的高鐵軌道,“中國天眼”FAST、鳥巢、北京冬奧會山地轉播中心……眾多國家重點項目中頻繁出現包鋼稀土鋼的身影。2016年以來,包鋼股份建立自治區稀土鋼産品研發重點實驗室。研究成果豐碩,開發出一系列高性能稀土鋼産品,鋼産量穩步提升。累計開發稀土鋼項目70余項,可批量生産5大類、50多個品種稀土鋼産品。高強稀土焊接用鋼、稀土微合金化高強熱軋H型鋼等系列産品實現批量試製,高速公路橋梁伸縮縫用π型鋼等産品相繼問世,填補國內外領域空白,包鋼稀土鋼品牌也連續多年躋身中國品牌價值500強。
如今,包鋼股份正將“優質精品鋼+系列稀土鋼”作為産品結構調整的方向,重點布局國家交通運輸、能源運輸等領域,推動稀土鋼産品的高端化、系列化、標準化。預計到2025年,稀土鋼産量將達到150萬噸,包鋼稀土鋼新材料科技成果正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機器人正在為鋅鋁鎂鍍層鋼板貼上“包鋼”標籤(圖片來源:包頭市融媒體中心)
從“第一爐鐵水”到“百種鋼”的豐富,從單一鋼鐵生産到稀土鋼的深度開發,包鋼始終堅持以市場和需求為導向,積極開發高端化、高效益型新産品,努力塑造用戶認可、社會信任的優質産品。橋梁用耐候無縫鋼管首次在國內應用,8毫米薄規格稀土耐磨鋼板試製成功,管線鋼、汽車鋼、鋼軌等高端産品強勢領跑,包鋼稀土鋅鋁鎂鍍層鋼板産品成為冷軋産品界的翹楚,鋅板等産品暢銷歐洲、中東、東亞等地區,推進“新型稀土功能醫用産品研發項目”“智能熒光防偽材料在冷鏈監控方面的應用”等應用項目,持續提升“包鋼製造”國際國內知名度。
從戰天鬥地、手拉肩扛的建設時期到突圍打樣、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包鋼的每一步都是中國工業強國夢想的生動實踐。如今,站在70周年的新起點上,包鋼將繼續秉承創新發展的理念,以更加優質的産品和服務,為我國工業強國的輝煌篇章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那熊熊燃燒的爐火,將繼續照亮包鋼前行的道路。(鄧雅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