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信心·走進百企|七秩榮光 老包鋼向新而生-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0/15 09:55:56
來源:新華網

強信心·走進百企|七秩榮光 老包鋼向新而生

字體:

  新華網呼和浩特10月15日電(記者賀書琛)歷史的波濤滾滾向前。草原上鋼鐵巨龍抖擻脊梁,昂首騰越70載。時間撥回1954年,戈壁草甸之上,一座鋼鐵工廠從圖紙躍出。全國各地青年響應號召,奔赴這片熱土,拉開“齊心協力建包鋼”的序幕。

  經歷三代人肩踵相接,草原上這條鋼鐵巨龍奔騰不息。如今,包頭鋼鐵集團建成投産全球最大的稀土綠色冶煉分離升級改造項目,完成鋼鐵産業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資源高效率回收和高質化利用關鍵實現技術突破。七秩榮光照耀下的包鋼集團,正以嶄新面目奮勇前行。

  從“一鐵爐”到“百種鋼”

  走進包頭市鋼鐵集團煉鋼廠制鋼三部,44歲的孫承碧繞着9號轉爐,向徒弟介紹數據化管理技術。26年來,他從爐前工到爐長,從首席技能大師到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孫承碧説,他和這煉鋼爐的緣分,還得從爺爺那説起。

  70年前,抗美援朝回來的孫兆久復員到遼寧鞍山鋼鐵廠工作,他得知國家正在籌建的包頭鋼鐵廠急缺人力,毅然報名和8萬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一起奔赴戈壁灘,投身包鋼建設。1959年9月26日,在孫兆久和眾多工友努力下,包鋼1號高爐流出了第一爐金色鐵水。

  1975年,孫兆久的兒子孫家敏結束知青生活,進入中國二冶機電公司工作。1992年,包鋼開始籌建建廠以來容量最大、應用技術最為先進的現代化高爐——4號高爐。孫家敏與中國二治10多個單位的職工接下任務,負責高爐計算機編程和電氣安裝調試工作,歷時28個月的鏖戰,4號高爐提前一年建成投産。4號高爐在19年服役時間裏,共計産鐵2742萬噸,成為包鋼歷史上有名的功勳爐。

  1998年,孫承碧進入包鋼煉鋼廠工作,爺爺孫兆久和父親孫家敏的囑託縈繞耳畔:“一個人打不得幾根釘,要接續奮鬥,要團結一致。”

  孫承碧和幾代接續奮鬥的包鋼職工心繫一處,發揚“齊心協力建包鋼”的精神,將70年前的“一鐵爐”建成了能夠生産“百種鋼”的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今天的包鋼,具備1750萬噸鐵、鋼、材配套能力,擁有“板、管、軌、線”四條精品線的生産格局,可生産高速鋼軌、石油套管、汽車鋼以及特色“稀土鋼”等百餘種鋼材。

  根繁葉茂 向新而生

  我國首支每米60公斤鋼軌、首支每米75公斤鋼軌、首支輕型薄壁大型工字鋼、首支直徑244.5毫米大口徑國産石油套管……包鋼的發展,從在頑石與爐火的激烈碰撞中開始。

  與鐵同源共生的稀土,也逐漸成為包鋼的主角。從1959年12月試煉成功第一爐稀土硅鐵合金,到形成稀土選礦、濕法冶金、火法冶金、永磁材料四大領域主流工業化技術。包鋼的稀土産業,實現了從追趕到跨越、領跑的發展,如今在國際市場舉足輕重。

  自投産以來,包鋼累計産鋼超3億噸、實現利稅約1300億元。如今,包鋼已成為中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世界最大的稀土工業基地。

  鋼鐵和稀土産業是包鋼的“根”,資源及綜合利用、現代物流、煤焦化工、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及生産生活服務等新興産業是包鋼繁榮起來的“樹榦枝葉”。

  走進全國勞模、國家級技能大師邢崗的工作室,他正專注於研究煤塔布料機遠程控制和脫硫廢液回收的智能化改造項目。“項目改造後,可以讓職工減少危險、繁重、重復的勞動。”邢崗説。1994年他從包鋼技校畢業,被分配到焦化廠工作,幹過皮帶修理,做過電工,還考入大學深造學習計算機。一路走來,他的筆記本滿滿當當,不勝其數。如今,邢崗已成為領軍專家,多年來為推動煤焦化工産業智能化發展作出貢獻。

  邢崗只是縮影,很多像他一樣的基層工人通過學習投身新興産業,推動包鋼“枝繁葉茂”。 “包鋼把創新和人才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孟繁英介紹。近年來,包鋼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強度,通過柔性引才、人才飛地等方式創新引才,着力培養企業內部的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目前建成國家級創新&&14個,自治區級&&32個、院士工作站4個,與70余個院所高校開展戰略合作。

  當前,包鋼建成工業互聯網數據運營中心、非煤“礦山雲”、智慧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等數字化項目,提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在白雲鄂博鐵礦落地全球首個基於5G網絡大型運礦汽車無人駕駛,運用“數字孿生”技術,智慧礦山建設行業領先;投用西北地區首個無人化“智能倉庫”、首個四向車型智慧立體庫、首創稀土自動出金屬機器人,打造黑燈工廠、黑燈倉庫工業景觀,通過持續深耕“工業化+數智化”,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植入“智慧芯片”。

  新質發展 逐綠前行

  “80後”青年崔建國是包鋼首席技術專家,他經常待在實驗室裏,對着各樣顏色的試劑瓶和實驗數據思考。2010年開始,他不停琢磨一件事:“變廢為寶”。

  稀土在開採、冶煉和分離過程中,會産生廢氣、廢水和廢渣,不進行科學處理,會污染環境、危害生命健康。對共伴生資源進行綜合利用,可以“變廢為寶”,既降低成本,又可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這是學界難點,需要系統性科研攻關。”崔建國帶領團隊,經過多年努力,實現了稀土礦伴生的氟、磷、硅等有價資源提取和功能化開發。“經過對開採提取工藝改進,放射性廢渣減少90%以上,尾氣和廢水全部實現資源化利用。”崔建國介紹,下一步他還打算深挖提取礦物中微量的鈮、鈧、釷等戰略性礦産資源。

  這是包鋼踐行減污、降碳、擴綠、增長全面轉型發展的寫照。近年來,包鋼主動淘汰落後産能、推廣環保技術,推動設備自動化、智能化迭代升級,布局行業首個碳捕捉全産業鏈示範工程,打造全球首套碳化鋼鐵渣綜合利用基地,全面完成鋼鐵工序超低排放改造,為鋼鐵行業固廢資源化利用與減碳並行提供了可操作、可推廣的方案。

  包鋼推進清潔綠色生産,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協同防治,全鏈條、全流程貫徹綠色理念。今年以來,包鋼1至7月噸鋼綜合能耗633.14千克標煤、噸鋼耗新水3.94立方米,同比下降2.28%和8.37%。企業推進內部能源系統專業化整合,今年以來累計發電3000萬千瓦時,自發自用新能源電量同比翻番。

  目前,包鋼建成投産全球最大的稀土綠色冶煉分離升級改造一期項目,致力突破伴生螢石資源高效率回收和高質化利用關鍵技術,越來越多包鋼産品以“綠色身份”走向國際市場。

  傳統産業優化升級,新興産業勢頭強勁。包頭鋼鐵集團以數字化、智能化培育新質生産力,以科技創新積蓄髮展動能,以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推進綠色發展。七秩榮光的老包鋼正抖擻精神向新而生,在踐行新質生産力發展中煥發新彩。

【糾錯】 【責任編輯: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