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國社之鏡·世紀光影”新華社新聞攝影展在內蒙古展覽館開展,同步展出“亮麗北疆·萬馬奔騰”新華社鏡頭中的內蒙古新聞攝影展。
“亮麗北疆·萬馬奔騰”新華社鏡頭中的內蒙古新聞攝影展精選320多張從1947年到2024年的新聞攝影圖片,通過滄桑巨變、綠色長城、安全屏障、能源擔當、北疆優品、向北開放、守望相助、北疆文化、民生福祉等篇章,充分展現北疆兒女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的生動實踐。
今天在新華社客戶端、新華網展示的是“亮麗北疆·萬馬奔騰”新華社鏡頭中的內蒙古新聞攝影展“綠色長城”篇章,共35張圖片。
綠色長城
內蒙古堅持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力打好“三北 ”工程攻堅戰,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近十年累計造林、種草、防沙治沙規模均居全國第一,加快構築牢不可破的北疆萬里綠色長城。



上圖:內蒙古第一條沙漠公路——杭錦旗庫布其穿沙公路通車。(1997年12月22日發)新華社記者 白斯古郎 攝
下圖:杭錦旗庫布其沙漠穿沙公路變成“綠色通道”,從根本上保障了公路安全。(2002年6月7日發)新華社記者 王曄彪 攝



上圖:這是上世紀80年代末期,烏審旗無定河鎮薩拉烏蘇村的殷玉珍種樹治沙。“寧肯種樹累死,也不叫風沙欺負死”是她的口頭禪(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下圖:2013年8月13日,“全國勞動模範”殷玉珍扛着鐵鍬進沙地勞動,自1986年起帶領鄉親建成近6萬畝綠洲。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





上圖:2020年5月27日,兩隻岩羊走在甘德爾山坡上。岩羊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稱為“岩壁上的精靈”。隨着烏海市生態保護力度加大,岩羊經常來到山腳下的草坡吃草、喝水。新華社記者 賈立君 攝
下圖:2020年3月14日,紅嘴鷗在烏海湖上空覓食嬉戲。每年3月,紅嘴鷗北遷時就會飛抵烏海湖。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上圖:2020年10月27日,一艘快艇在烏梁素海上航行。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下圖:2020年10月28日,天鵝在烏梁素海水面上嬉戲。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左上:2021年10月14日,行人從伊金霍洛旗口袋公園水景前走過。近年來,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持續推進煤礦疏幹水綜合利用工程,將凈化達標後的疏幹水引入城區生態水系,用於園林綠化、城市清潔等方面,助力美化城市宜居環境。
右上:2021年10月14日拍攝的伊金霍洛旗環城水系景色。
下圖:2021年10月14日,游人在伊金霍洛旗東紅海子乘快艇游覽。新華社發





左上:2023年9月10日,在錫林郭勒盟多倫縣拍攝的樟子松林。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右上:2024年4月27日,在阿拉善左旗騰格裏沙漠S315沿線固沙工程現場,治沙工人用稻草在沙漠中扎草方格。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左下:2024年5月15日,在通遼市科爾沁沙地“雙百萬畝”綜合治理工程努古斯&項目區,沙地上綠意盎然。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右下:2024年5月16日,在赤峰市翁牛特旗巴彥呼交嘎查其白線防沙治沙項目區,穿沙公路將沙地切割,沙丘被逐步固定。今年以來,內蒙古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加快推進防沙治沙工作,已完成防沙治沙604萬畝。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左上:2024年9月19日,位於準格爾旗的國家能源集團準能集團煤礦復墾區樹木蔥蘢。
右上:2024年9月19日,國家能源集團準能集團煤礦復墾區蓋起蔬菜大棚,種植苜蓿。
左下:2024年9月19日,在國家能源集團準能集團礦山生態旅游區,一群鵝在水塘中游弋。
右下:2024年9月19日,國家能源集團準能集團礦山生態旅游區的一處房屋被設計成礦車造型。新華社記者 連振 李志鵬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