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産權局)公布“地理標誌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其中,《“興安盟大米”富了農民,強了産業》榮登榜首,成為全區推廣商標富農、地理標誌興農成功經驗的典範,為鄉村振興樹立新標杆。
自2015年2月14日“興安盟大米”成功註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以來,其品牌影響力持續攀升。2020年,這一品牌入選第一批中國農業品牌目錄。至2023年,“興安盟大米”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已達262.87億元。
目前,興安盟已有5家“興安盟大米”企業獲得“蒙”字標認證,36家企業獲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許可授權並規範使用專用標誌。在利益聯結機制上,興安盟創新性地建立“地理標誌+企業+基地+農戶”及“龍頭企業”引領的多元化模式,通過地理標誌的引領作用,龍頭企業與廣大農戶緊密合作,實現了捆綁發展、抱團成長,有效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
為進一步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興安盟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行動,將12家“興安盟大米”授權企業納入名錄,並利用全盟的知識産權公共服務資源,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法律諮詢、糾紛裁決、版權登記等立體化服務。同時,主動搭建&&,助力企業利用知識産權換取“資産”,累計為相關企業獲得質押融資7000余萬元。
“興安盟大米”的成功案例,不僅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也為全國地理標誌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寶貴經驗和示範樣本。(刁博禹)
【糾錯】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