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有吉祥紋飾、造型現代的皮包,花紋繁複、色彩濃郁的皮塑畫……在第八屆內蒙古自治區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現場,高級工藝美術師、自治區第四屆工藝美術大師張迎利,帶着蒙古族皮藝作品亮相鄂爾多斯展館。
蒙古族皮藝也稱皮雕畫,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皮雕畫是一門古老的技藝,在漫長的歷史中,北方游牧民族利用皮革可塑性好、結實耐用的特點,常常在皮上雕刻各種圖樣,製成馬鞍、皮靴等生活用品。
現場,張迎利帶着完成描圖、手繪等不同流程後的皮雕樣,為大家介紹其中的工藝。“製作一副皮雕畫,需要經過裁皮、描圖、刻線、雕刻、手繪等步驟,幾乎每一個步驟都是純手工完成。”張迎利説。
一種藝術,不僅需要時間的打磨,更需要工藝的堅守。如今,這項講求品質與工藝的非遺技藝,已經走進高校課堂,成為眾多學子深入學習的一門手藝。張迎利同時也是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的一位客座教授,她想為這項非遺技藝培育更多傳承人,讓其走上産業化道路。
“我們一直在探索讓藝術生活化的道路,只有把高雅藝術融入産品中,這項技藝才能更好地傳承下去。”張迎利説。如今,張迎利所在公司的皮藝製品,在全國範圍內已經有200余家經銷商,其中手繪皮雕藝術包不僅暢銷全國,還遠銷俄羅斯、新加坡、越南等海外市場。
“現在的皮雕畫除了保持古樸韻味外,又融入了現代民族工藝技法,造型生動、質感強烈。將皮雕畫用在傢具、包包上,製成的商品在全國都很受歡迎。”張迎利向一批游客介紹完皮雕畫後,又轉頭和旁邊展位達拉特紀事剪紙傳承人趙美玲熱火朝天地聊了起來:“在其他地方我見過把剪紙的圖案印在皮包上,咱們也可以合作探索一下……”
文博會是一座橋梁,不僅拉近了老百姓與文化的距離,更為文化與文化間的交融碰撞提供契機。(記者 孫柳)
【糾錯】 【責任編輯:郝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