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蒙教育協作開啟深度協同模式-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8/14 10:51:37
來源:內蒙古日報

京蒙教育協作開啟深度協同模式

字體:

  這個暑假,海拉爾國家研學基地迎來了北京東城、海淀、豐&、大興和懷柔五區的300余名師生,開展京蒙東西部協作海拉爾研學活動。京蒙兩地學子攜手走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海拉爾紀念園、滿洲裏國門、呼倫貝爾歷史博物館、莫日格勒河畔等,同吃同住、共研共學。

  “從我鼓足勇氣對你説出了那句‘你好’時,我們的友誼之路也由此開始……這次研學之旅不僅是一次知識探索的過程,更是一次觸動心靈的經歷。”研學活動剛結束,呼倫貝爾市中心城新區新海中學的學生於佳琪便迫不及待發出了她寫給北京好朋友的第一封信。

  自2023年《深化京蒙教育東西部協作工作的協議》簽署以來,京蒙兩地教育部門圍繞教師隊伍能力提升、結對幫扶等,積極探索深度協作新模式,優勢互補、互利合作、雙向賦能。

  “通過跟崗研修,我們深入了解了北大附中石景山學校先進的辦學理念,體驗了教師們精彩的課堂教學,見識了他們有效的評價反饋機制,這一切讓我們對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激勵我們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和方法,提升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今年5月,趙文婷和另外兩名來自烏蘭察布市的初中英語教師,到北大附中石景山學校跟崗研修,收穫頗豐。

  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造血”的作用遠超“輸血”。京蒙協作“教育倍增計劃”實施以來,內蒙古共組織教導主任、教研員、骨幹教師3810餘人次,赴京開展“培訓+跟崗+實踐”;內蒙古60個名師、名校長工作室依託北京優質教師培訓基地,邀請北京專家入校診斷指導,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實現“以點帶面”的倍增效應,教師隊伍建設持續增強。

  轉眼間,北京一零一中學黨委副書記李鐵軍來到興安盟科右中旗巴彥呼舒第三中學挂職幫扶已經兩年多了,他不僅帶來了兩位幫扶老師,更牽頭制定了《巴三中五年發展規劃》《北京一零一中學幫扶巴三中三年行動計劃》,將一零一中學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經驗複製遷移,全方位構建立體幫扶體系,為巴三中的發展繪製了理想藍圖。

  李鐵軍幫扶團隊是京蒙教育協作“組團式”幫扶的一個縮影。針對內蒙古鄉村學校基礎薄弱、優秀教師短缺等難題,自治區教育廳與北京市教委共同選派173人赴1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18所高中學校開展“組團式”教育幫扶,受援校在教育教學、管理服務等方面受益頗多。

  雙向奔赴才能碰撞出更多燦爛花火。今年,自治區教育廳聯合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自治區財政廳、自治區人社廳等九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幹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的意見》,細化完善對幫扶幹部人才的職稱評聘、年度考核等相關政策,興安盟、烏蘭察布市等盟市也制定了提升教育幫扶成效的若干舉措,進一步激發幫扶教師幹事創業熱情,實現教育幫扶效果延伸擴面。

  在京蒙協作“教育倍增計劃”的助力下,京蒙兩地各學段教育合作交流愈加緊密:

  今年以來,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等高校,與北京高校圍繞稀土強磁材料應用、半導體光伏技術等領域開展聯合科研、學生聯合培養等,北京11所高校與內蒙古9所高校開展結對交流合作;

  兩地職業院校在專業共建、資源共享、聯合培養、教師交流、學生實習等方面開展多項合作,北京20所職業院校與內蒙古31所職業學校建立結對關係;

  北京市17個區與內蒙古7個盟市的31個旗縣結對共建,京蒙兩地486對中小學建立“手拉手”結對關係。

  “目前,京蒙教育協作已實現了多層次、多元化的溝通協調模式。接下來,雙方將繼續努力打造京蒙區域教育發展共同體,探索京蒙教育深度協作新模式,進一步擴大合作範圍,改革合作機制,重點向高等教育傾斜,推動雙方在人才培養、科研攻關、專業共建等方面開展深度協同,推動京蒙兩地教育交流合作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自治區教育廳科技與合作交流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記者 劉志賢)

【糾錯】 【責任編輯: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