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有個海南省,卻不知道內蒙古烏海市也有個‘海南’,就是海南區。我們村是黃河進入內蒙古的第一站,對岸是寧夏,能看到岸邊的美景。”烏海市海南區拉僧廟鎮賽汗烏素村駐村工作隊隊員劉佔林説。
在海南區賽汗烏素村黃河西行客棧,一幅“農業強、農區美、農民富”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黃河在烏海境內北上,在此轉彎西行。因此,海南區結合鄉村振興規劃建設黃河西行客棧。過去的賽汗烏素村,基礎設施和産業發展都有限。現在,村民通過鄉村旅游過上富裕生活,成為全國鄉村旅游模範村、全國文明村和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網紅打卡地。
黃河西行客棧全貌。(馬蓉 攝)
近年來,海南區持續對鄉村旅游重點村——賽汗烏素村開展周邊環境整治工作,持續進行配套設施建設。完善黃河文化、農耕文化、紅色文化研學基地和觀光農産品展廳等基礎設施。圍繞黃河西行客棧、陽光田宇國際酒莊、窯洞特色民宿、黃河石彩繪工作室等本地文旅資源,打造自駕游的首選地、露營游的佳選地、度假游的必選地、康養游的優選地。
村集體經濟“換擋提速”
黃河西行客棧水車。(馬蓉 攝)
近年來,海南區積極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實施農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提升美麗鄉村示範片區建設成效,統籌實施養殖園區等9個項目,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確保兩個行政村年經營性收入穩定在50萬元以上。賽汗烏素村利用地處黃河岸畔的優勢,與當地農業龍頭企業合作,通過土地流轉和訂單農業等方式,發展葡萄種植和林下經濟。
鄉村游積蓄“發展動能”
黃河西行客棧窯洞民宿。
如何讓鄉村旅游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引擎,賽汗烏素村通過政府扶持、村企聯建等方式,不斷創新管理服務模式,推出黃河入內蒙古觀光、黃河風景體驗、黃河美食品鑒、黃河考古探尋和鄉村休閒旅游等活動,讓鄉村更有看頭,村民有了奔頭。
距窯洞幾步之遙,是知青舊居,靜默而滄桑。院裏的鍘刀、犁杖、醬缸、菜罈子,屋內的升斗、挂鐘、錄音機和舊報紙等,一個個老物件穿越歷史的塵煙,為人們開啟了一段塵封的記憶。
農産品展銷“融合發力”
“北方海南·黃河風”海南區第四屆農民豐收節在黃河西行客棧舉辦。
近年來,海南區持續推進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旅游産品豐富的工作要求,着力打造文化特色鮮明、旅游産品豐富、全民共建共享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
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海南區大力推動“採摘+農家樂”的休閒觀光産業,通過舉辦音樂節、帳篷節、鄉村集市和農民豐收節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現場設立特色農産品展銷區,基層幹部和大學生紛紛化身“線下售貨員”和“線上推薦官”。婦女們通過婦聯組織的“巾幗直播間”以及現場推銷,將“雀兒溝小米”“福河手工麵粉”“保元雞蛋”等特色農産品推向市場,有效促進了農産品的快速銷售,為鄉村旅游樹立了新的名片。
黃河西行客棧由賽汗烏素村農牧場、頭道坎兩個自然村組成。
此外,海南區還充分利用賽汗烏素村等地的農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果蔬採摘基地、主題民宿和鄉村營地等資源,發揮“採摘+農家樂+旅游”的休閒觀光産業優勢,為文化活動注入了“農文旅”魅力。同時,將農事活動與體育競技活動相結合,舉辦農業體驗活動賽事,將傳統文化、體育競技等元素融入鄉村旅游中,進一步推動了“農文旅商”的深度融合。為了進一步優化旅游體驗,海南區還整合了巴音陶亥鎮、拉僧廟鎮、西卓子山街道等地的鄉村旅游資源,精心打造了一系列“一日游”和“兩日游”的精品“農文旅商”鄉村旅游線路,讓游客在短暫的時間內就能充分體驗到海南區豐富多彩的“農文旅”魅力。(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