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走進包頭市土右旗溝門鎮大雁灘景區,一個個圓潤飽滿、色澤金黃的杏挂滿枝頭,散發着淡淡的果香。
“我的採摘園裏種了金杏、白杏和溝門大杏,現在金杏熟了,每週末能接待100多名游客,今年每棵杏樹的收入預計在3000元左右。”西灣村果農李強滿臉喜悅地説。
為了發展旅游採摘,溝門鎮西灣村黨支部引導果農成立合作社,對採摘園建在哪兒、多大規模、種什麼果樹等進行規劃引導,統一經營管理、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品種改良,實現壓茬採摘。
“像這樣的採摘園全鎮有216個,種植杏、桃、梨等多種水果。”溝門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劉龍忠介紹,“其中,杏的品種最多,每年5月到7月不同品種的杏相繼成熟,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採摘,每年可帶動村集體增收40多萬元,帶動25戶低收入家庭增收。”
近年來,溝門鎮立足做大做強杏産業,着力破解鮮果保鮮期短、皮薄運輸不便、杏果衍生産品少等問題,規劃發展果品深加工産業。去年,該鎮與內蒙古農業大學對接,引進專業人才,建成金杏科技小院,開發了杏汁、杏脯、杏酒等産品,成立了果品深加工廠——內蒙古喜遇果食品有限公司。
內蒙古喜遇果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永威介紹,果品深加工項目投資1200萬元,年産量為5000噸,可加工果飲、果醬、果脯、水果罐頭等多種産品。“企業+黨支部+合作社+果農”的合作模式,帶動了農戶增收,助推了果品産業升級。
溝門鎮堅持黨建引領,通過組織牽頭改良擴種、精深加工、農旅融合等方式,打造集觀光、休閒、採摘、文旅於一體的多元化農業。現在,溝門鎮的杏遠近聞名,富有田園風光的西灣村更是被評為自治區第一批農文旅融合示範村鎮,實現了從“小村莊”到“大景區”,從“小買賣”到“大産業”的轉變。(記者 陳春艷)
【糾錯】 【責任編輯:徐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