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一年,年夜飯無疑是一年當中最有儀式感、食物品類最豐盛、操作程序最複雜的一頓團圓飯。而在包頭市土右旗,年夜飯餐桌上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油圐圙。這小小的油圐圙傳承久遠,香飄至今,蘊含着悠久的敕勒川美食文化。
每年進入寒冬臘月,土右旗將軍堯鎮家家戶戶開始忙乎炸一鍋一鍋的油圐圙,發朋友圈,送親戚朋友,大街上大賣油圐圙……
圐圙在內蒙古方言裏指圍墻,即為了保護場地圍成一個圓環的形狀。油圐圙的民間叫法很多,又叫油圈圈、糕圈、糕圐圙、油饃饃等,呈現圓環狀,外形敦實,為紅黃色。土右旗當地有民謠曰:“圐圙圐圙,軟而香甜。”
走進製作油圐圙的作坊,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盤又一盤金黃色的油圐圙,作坊不大,但是乾淨整潔,令人食欲滿滿。拿起一個熱熱的油圐圙咬下來,又軟又筋道,香甜可口。
據作坊老闆介紹,製作油圐圙的主要食材是糕面和胡麻油,製作油圐圙也是非常複雜的,需要經過去皮、淘洗、翻炒、和面、發酵等程序。
據了解,油圐圙製作的歷史悠久,從明代起一直傳承至今,是敕勒川各民族生活融合的特色美食,象徵着各民族和和美美,永遠團結一心。長期以來,油圐圙美食文化接地氣、深入人心。
如今,這種歷史悠久的敕勒川美食文化被堅守和傳承,在當地農村老百姓的年飯桌上仍舊是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即使是不愛油炸食品的人,也會吃上一個小小的油圐圙,圖個吉利和喜氣,吃的是一種情感,吃的是一種幸福和團圓,更是一種濃濃的家鄉年味兒。一方美食,幾代人的記憶。(記者 蔡冬梅 通訊員 滿亮)
原標題:吉祥喜慶的“油圐圙”
【糾錯】 【責任編輯:徐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