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民和諧“魚水情” 共享共治“一家親”——東勝街派出所道北社區警務工作室事跡-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信息發布 > 正文
2024 01/14 09:00:00
來源:包頭市公安局

警民和諧“魚水情” 共享共治“一家親”——東勝街派出所道北社區警務工作室事跡

字體:

  概況:土右旗東勝街派出所道北社區警務工作室管轄面積1平方公里,轄區內有樓房住宅小區5處,單體獨棟樓2棟,平房住宅1處。實有人口8694人,總戶數3458戶,是典型的商住一體化社區。目前道北社區警務工作室配備專職化社區民警1人,輔警2人,配備專職網格員9人,禁毒專幹1人。

  人民主體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核心價值,東勝街派出所道北社區警務工作室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理念,時刻關注群眾心聲,在“紅色庭院”裏與老百姓議事、通過網上警務實現民呼我應,通過警社聯動實現社區安全,千方百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保一方平安的同時,贏得了轄區百姓的信任。

  紅色庭院+“扯磨”懇談,解群眾“寬心”

  “李警官,我們小區沒有物業,電動車電瓶經常被盜,希望咱們民警可以加大巡邏力度。”“您放心,我們會立即協調為小區安裝門禁和監控,夜間由我們的義警加大對無物業小區的巡防。”道北社區打造的“紅色庭院”,以“板凳”會議的形式,由社區書記、社區民警與居民面對面,圍繞共同關心的物業管理、民生服務、安全防範等事項徵集意見建議,並積極推動問題解決,讓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聚焦大家反映最強烈的民生問題,警務工作室積極聯動社區及物業公司推動小區安防建設,目前已為轄區無物業小區和南市場安裝30個高清監控和5部人臉識別電子門禁,組織義警開展巡邏20余次。

  網上警務+有呼必應,讓群眾“省心”

  “劉警官,辦理居住證需要哪些材料?”群眾王女士通過微信向社區民警諮詢辦證事宜,社區民警得知王女士獨自在家照顧幼兒,便通過網絡為王女士申請了居住證。道北社區警務工作室打造網上“微警務”,建立20個警民微信群,不管白天晚上,只要居民們有事@社區民警,便會立即收到回復。社區民警每天在居民群內發布各類預警通報,引導居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2023年,警務工作室通過網絡為大家辦理居住證20件,答覆群眾訴求100余次,發布各類防範信息300余條。

  調憂解紛+小案快破,令群眾“暖心”

  “警官,我的孩子沒有身份證,銀行不給取錢。”群眾向社區民警訴説着與銀行發生糾紛的事兒。社區民警立即走訪核實,積極為群眾協調身份證辦理並向銀行説明情況,最終成功幫這位群眾取出了錢,得到了大家的好評。道北社區警務工作室持續擦亮“社區調解日”品牌,組建以“黨員+群眾”為主的“一調百順説和團”,登門入群幫助大家調解糾紛,實現“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社區”的工作目標。

  同時,民警發揮人熟、地熟的優勢,堅持“小案快破”,贏得了民心。在近日發生的一起集市盜竊手機的案件中,民警通過調取周邊商戶監控,不到一個小時便幫群眾找回了手機,群眾為社區民警的高效送來錦旗。

  目前,警務工作室排查化解矛盾糾紛83起,化解率達到97%,社區民警為案件偵破提供線索10余條,真正為小案快破打下基礎。

  樓棟日巡+警保夜查,叫群眾“安心”

  “我們今晚夜查的重點是無物業小區,對佔用消防通道,飛線充電等安全隱患開展排查整治。”每週二、四的凌晨,由“社區民警+物業保安+志願者”組建的夜巡隊伍便在轄區內開展夜間巡邏,切實增加群眾的安全感。身穿紅馬甲的樓棟長們積極參與社區治理,發揮“千里眼”“順風耳”“巧嘴巴”“小幫手”的作用,把觸角延伸到社區的各個角落。今年以來,道北社區電信網絡詐騙發案和財損數雙下降20%以上,“零發案”小區達50%,社區民警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居民的信任和尊重。

  警社聯動+有我必安,請群眾“放心”

  “居民朋友們,大家享受美食的同時,我為大家準備了反詐‘菜單’,希望大家能夠從身邊發生的詐騙案例中吸取經驗,提高防範意識。”2023年暑假,一場熱鬧的“百家宴”在社區廣場舉行,警務工作室民警也為居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反詐宣傳。平日裏,社區民警和網格員會一起編排快板節目、創作反詐微視頻,在社區石榴籽廣場通過居民喜聞樂見、能懂實用的形式宣傳,推動平安文化深入人心。

  踐行“楓橋經驗”,道北社區警務工作室通過不懈努力,切實把“預防在前、調解優先、運用法治、就地解決”落到實處,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應有的公安貢獻!

【糾錯】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