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深圳10月20日電(李國棟 李倩)金秋十月,南海之濱的深圳仍然繁花團簇、暖意盎然。10月20日,內蒙古自治區跨越2000公里在深圳與粵港澳大灣區“牽手”,至此,兩地有了新的、更堅固的連接。
20日上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在廣東省深圳市舉辦招商引資推介會暨合作項目簽約儀式(粵港澳大灣區)。
簽約儀式上,兩地圍繞能源、裝備製造、新材料、化工、文旅、冶金、數字經濟、服務業、綠色農畜産品生産加工、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11個領域展開闔作。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發展活力強勁。內蒙古是國家重要的能源、戰略資源基地、農畜産品生産基地和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內蒙古與粵港澳大灣區産業特色明顯,區域優勢互補潛力巨大。
時間回溯,兩地間的合作由來已久。
1996年,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入駐內蒙古。如今,華為與內蒙古200多家企業合作,帶動當地3000多人就業。
“當前華為在內蒙古主要以戰略合作為牽引,以産業落地、人才培養兩大方面為基礎,通過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助力內蒙古數字經濟發展。”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區副總裁肖振東説。
鏈路優勢、成本優勢、自然優勢、政策優勢、區位優勢,站在華為角度來看,這五大優勢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選擇內蒙古的最好答案。
同樣在內蒙古深耕多年的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正是看重內蒙古的多項優勢,將內蒙古作為北方總部,在內蒙古累計投資近200億元,建成投運兩大産業基地和全國首個大型風儲示範項目。
簽約儀式上,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內蒙古簽約五大産業項目,又一次投資近300億元。
“通過新能源的規模化集約開發,明陽將在內蒙古培育集研發實驗、高端製造、運營服務、裝備出口為一體的綠色經濟增長極。”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傳衛説。
現場簽約123個項目,協議總投資3106億元,這其中有與“老朋友”的“握手”,也有與“新朋友”的“牽手”。此次鵬城推介,內蒙古收穫滿滿,碩果纍纍。
近年來,內蒙古立足自身稟賦特點和戰略定位,舉全區之力、聚各方合力,打造8大産業集群和16條重點産業鏈,擴大開放、積蓄動能、厚植優勢,全力推動新能源裝備製造、現代煤化工、稀土新材料、農畜産品加工等産業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邁進。
前不久,國務院正式印發《關於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為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帶來巨大政策紅利。
政策紅利疊加資源優勢,為到內蒙古投資興業的企業帶來了充分保障和更多可能性。
“內蒙古期待與大灣區共同做好現代能源經濟大文章,共同構建産業多元發展、互補互促大格局,共同開創數字經濟發展大未來,共同開發現代農牧業大市場,共同奏響文旅融合發展大合唱,共同打造開放合作大平台。”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楊進在推介會上向大灣區發出誠摯邀約。
楊進説,內蒙古將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秉持“重商、親商、安商、富商”理念,當好“店小二”、做好“服務員”,把客商奉為“座上賓”、當成“自家人”,讓客商“有錢賺”“留得下”“長得好”,讓每一位客商在內蒙古都感受到家一樣的溫暖。
用好政策紅利,用足資源優勢蹚出招商引資新路,這一年來內蒙古奮力踐行。
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廳長張鴻福&&,今年以來,內蒙古聚集重點産業集群産業鏈,圍繞特色資源優勢,瞄準重點目標區域,搭建起高能級“走出去”招商引資平台。
今年以來,內蒙古先後舉辦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招商引資推介活動,三次活動總計簽約311個項目,協議總投資額8297億元,構築起招商引資“強磁場”,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