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季節,滿地金黃。“今年我們500多畝糯玉米品質好、銷售旺,為村集體創收了60多萬元。”站在剛剛收割過的玉米地裏,包頭市石拐區五當召鎮白草溝村村委會副主任王開雲樂呵呵地念叨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又是一年豐收時。在石拐區的廣袤田野,放眼望去,一幅幅色彩斑斕的豐收畫卷美不勝收。
2023年,石拐區廣大農牧民群眾和“三農”領域工作者腳踏實地、精耕細作,全區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3萬畝,超額完成市級下達糧食播種任務,截至目前,全區嘎查村集體經濟收入達783萬元。農民腰包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美好,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正在石拐大地徐徐鋪開!
“無農不穩,無糧則亂”,石拐區農業人口占比達59.8%,2022年全區農業總産值0.9885億元,佔全區GDP比重 1.04%。雖然農牧業體量較小,但今年以來,石拐區不斷釋放“小而精、小而優、小而強”獨特優勢,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抓項目、擴投資,花溪現代農業産業園項目、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等項目穩步推進,農産品深加工、農産品冷鏈物流基地等現代農業配套不斷完善,“彩韻青山”“味道古窯”形象IP越發鮮明,“三十里缸房地”等一大批鄉村旅游重點村的創建為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賦能,全區農牧民的榮譽感、幸福感和獲得感得到大幅提升。
地區全力推動智能牧草、希望德康高端生豬食品加工、草原立新肉類食品加工、陸基海洋漁場等項目建設,積極發展“預製菜+冷鏈配送+物流終端”等新型業態,産業發展步伐穩健。
2023年全區通過綠色食品認證1個,培育自治區農牧業産業化龍頭企業2家、市級農牧業産業化龍頭企業3家、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7家。牲畜存欄13.366萬頭(只),牲畜出欄8.1萬(只),肉類産量0.7萬噸。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1.98%,畜牧養殖機械化率達到48%左右。
在石拐區農村建設中涌現出大量的優秀農民和企業,他們是帶富一方百姓、推動鄉村振興的先進典型,提升了鄉村振興“精氣神”,鑄就了一道最美風景線。廣大農民朋友虛心學習先進經驗和技術,不斷提高農業生産力,推動農業分散經營逐步向“農戶+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行業協會+金融服務”的現代農業産業化模式轉變,逐漸構建起高效、安全、低碳、循環、集成的農業綠色發展技術體系。
“金秋清有韻,高月朗無雲。談笑豐收事,恭迎得意君”。石拐區將下大力氣實施優質高效增糧行動、畜牧業規模化行動、科技助農保障行動、産業融合發展行動、農牧業綠色發展創建行動、農村牧區改革創新行動,為早日實現鄉村振興、全面建成綠色低碳特色鮮明的高質量轉型發展先行區貢獻力量!(鞏天奇 吳雅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