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質量發展|“綠色硅都”啟動産業集群新引擎-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7/20 08:22:04
來源:新華網

聚焦高質量發展|“綠色硅都”啟動産業集群新引擎

字體:

  新華網呼和浩特7月20日電(郝芳芳)2023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被全球綠色能源理事會授予“世界綠色硅都”稱號。2022年,包頭市成為全國首個光伏産業産值超千億元的城市。

  按照規劃,包頭市要力爭通過三至五年的努力,打造萬億級光伏産業集群、千億級半導體産業集群和有機硅産業集群,建設成為全球硅産業發展中心、先進技術研發中心、應用場景示範中心。“世界級”的綠色光伏産業,成為包頭市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包頭市開闢新賽道,光伏全産業鏈條迅速崛起,走出了一條從資源衰退期到産業再生期跨越轉變的新路徑。新華網發(吳傑攝)

  老工業城市的新賽道

  包頭市是一座傳統工業城市,近年來抓住我國光伏産業快速發展的機遇,開闢光伏産業新賽道,不斷延伸和完善産業鏈條,在幾年的時間裏走出了一條從資源衰退期到産業再生期跨越轉變的新路子。

  硅材料是光伏、半導體行業廣泛使用的基底材料。工業硅料通過融化、拉晶等方式,製成多晶硅和單晶硅,經過切割、清洗後形成硅片。硅片再經過加工製成太陽能電池芯片,一塊塊組裝成不同規格的太陽能電池板後,就可以廣泛使用於光伏發電項目。

  在協鑫集團旗下內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伴隨着流化床裝置的低鳴聲,一粒粒綠豆大小的顆粒硅源源不斷地流入存儲罐,等待着檢測合格後打包入庫。公司總經理助理喬安程介紹,一期項目5條生産線已投産3條,第4條線正在調試設備,今年下半年將全部投産。

  包頭是協鑫集團繼徐州、樂山之後第三個顆粒硅研發製造基地,首個完整配套上游材料的生産基地,總投資300億元,分三期項目建設。項目全部建成後,可實現顆粒硅年産量30萬噸,年稅收75億元,解決5000人就業。

  走進位於包頭市九原區的內蒙古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還原車間,一根根多晶硅棒正在還原爐裏的高溫中“成長”,經過90至100個小時,還原爐鐘罩緩緩升起,緻密均勻的硅棒逐漸呈現,一爐高純多晶硅成功出爐。

  公司技術部總經理趙雲松介紹,一期年産1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於3月建成投産,二期年産1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兩期項目達産後,預計可實現年工業總産值276億元。同時,大全還布局了1000噸半導體多晶硅項目,預計今年三季度投産,屆時可實現進口産品的替代,並計劃在固陽縣投資建設30萬噸工業硅項目。

  弘元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單晶硅片生産線。新華網發(賈榮攝)

  青山區裝備製造園區內的弘元新材料公司是弘元綠能旗下企業,一根800至830厘米的單晶方錠,通過金剛線切一刀可以切出4000片硅片,每片的厚度相當於兩根頭髮絲的直徑。目前,公司正在建設四期40GW單晶拉晶及配套項目。

  與弘元相鄰的是晶澳太陽能科技公司,包頭是晶澳在國內的第11個生産基地,目前一期、二期項目已全部滿産,具備年産6GW單晶硅方的生産能力,2023年底20GW拉晶和20GW切片項目將全部投産。

  包頭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劉永明介紹,從第一家光伏企業落地至今,7年時間裏已有40多家光伏企業在包頭集聚,其中頭部企業13家,形成了工業硅—多晶硅料—單晶拉棒—切片—電池片—光伏組件完整的産業鏈條,以及配套齊全的供應鏈。2022年,包頭市成為全國首個光伏産業産值超千億元的城市。

 集聚綠色發展動能

  今年5月23日,在上海舉行的第十六屆(2023)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大會上,全球綠色能源理事會授予包頭市“世界綠色硅都”稱號。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包頭市委書記丁繡峰説,“世界綠色硅都”之於包頭,在於“世界級”的産業規模、“世界級”的綠電支撐、“世界級”的協同配套、“世界級”的技術研發。

  光伏組件頭部企業東方日升位於固陽縣的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正在建設,計劃11月建成,屆時將年産32億度綠電,通過就地消納可以滿足公司光伏組件、工業硅、拉晶等産業鏈電力需求的52%。

  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協鑫(FBR)法顆粒硅生産技術,於2021年5月29日獲得我國第一張産品碳足跡證書,同年10月27日又獲得了法國頒發的碳足跡證書。與棒狀硅相比,一萬噸顆粒硅每年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26萬噸,內蒙古鑫元的最終目標是實現100%綠電生産。

  “十四五”期間,包頭市規劃建設四條綠色電力輸電通道,其中兩條通道將於今年年底建成,另外兩條將於明年年底建成。到2025年,包頭市光伏産業使用“綠電”比例將達到40%以上,使光伏産品獲得領先行業的更低碳值,為企業通過“碳足跡”認證、進軍歐盟等國際光伏市場拿到綠色通行證。

  到2025年,包頭市光伏産業使用“綠電”比例將達到40%以上。新華網發(宮偉恩攝)

  2021年以來,包頭市實現了光伏製造業由點狀分佈向集聚集群轉變,形成完整的産業鏈。今年以來,包頭市加快延鏈、補鏈、擴鏈,大力發展電池片、組件下游産業以及光伏支架、邊框、光伏玻璃等配套産業,保證光伏産業鏈各環節都有頭部企業集聚,以産業集群效應匯聚産業協同合力,使包頭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光伏産業鏈最完整、配套率最高的城市。

  頭部企業的技術優勢,助推包頭市加速創新鏈與産業鏈融合發展。近年來,包頭市積極培育弘元未來研究院、雙良新能源産業技術研究院、新特硅材料創新中心等企業研發機構建設自治區創新&&,推動其他光伏頭部企業加快建設研發機構。並加快建設內蒙古光伏(硅材料)産業計量測試中心,加快探索建設國家光伏硅材料産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下一步,包頭市將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硅産業先進技術研發中心、認證中心、檢測中心、推廣中心。

  企業集聚、綠電優勢、技術支撐,助力包頭市打造“世界級”光伏産業規模。

  包頭市委副書記、市長張銳介紹,2023年,包頭市多晶硅、單晶硅産能預計將佔到全國40%以上、全球35%以上,切片、電池片、組件産能均佔全國的10%以上,預計産值突破兩千億元;2025年,預計産能佔據全國的一半以上、全球的45%,預計産值突破六千億元。

  打造萬億級産業集群

  新賽道的快速崛起,讓包頭市集聚起産業轉型的新動能、新優勢,吸引着一家家光伏企業落地扎根,追加投資、擴大産能。

  兩年時間裏,雙良集團在包頭投資的40GW單晶硅、20GW組件一期、80GW單晶硅配套新材料項目已全部投産。目前雙良三期50GW單晶硅項目正在建設中,預計今年11月底全面建成並部分投産。雙良硅材料(包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國銀説,屆時公司單晶硅産能將達到90GW,雙良新能源光伏産業園基本建成。

  包括雙良三期在內,今年包頭市要繼續重點實施38個光伏産業項目。同時,陸續簽約了50GW大尺寸單晶拉棒、24GW高效光伏電池等22個項目,協議總投資1135億元,目前已落地18個。

  雙良硅材料(包頭)有限公司單晶硅生産車間。新華網發

  在“世界綠色硅都”這張新名片的加持下,包頭市將繼續擴大光伏硅優勢,建設全球最大的晶硅材料生産基地,打造萬億級光伏産業集群,千億級半導體産業集群和有機硅産業集群,成為全球硅産業發展中心、先進技術研發中心、應用場景示範中心。

【糾錯】 【責任編輯: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