炕上看畫憶流年

  • 2023-03-20 10:58
  • 來源: 內蒙古日報

  在內蒙古西部,各民族群眾在勞動和生活中守望相助,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形成了許多共同喜愛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具有很強的區域或地域特點,生活在一方水土裏的各族群眾都有著共同喜愛的文化和藝術,比如畫在墻圍子上的炕圍畫,凡是在炕上長大的一代人都是炕圍畫陪伴著成長的。

  小的時候,土默川農村的人家住得幾乎都是土坯房,都有一盤用土坯壘砌的炕。土炕一面緊鄰窗臺,另外兩面依墻,或者是三面依墻。土坯墻的墻壁和屋頂是用白泥粉刷的,這種白泥粉是一種高嶺土,容易脫落起皮,為了避免墻灰弄臟衣服被褥,人們便圍繞墻面刷上二尺多高的炕圍子,也叫“腰墻子”。

  為了炕圍子既整潔又美觀,人們就要請來畫匠畫炕圍畫。再土氣的房子有了一盤大炕,畫上美觀耐看的炕圍畫,屋子裏就會變得有山有水有詩意、有滋有味有幸福。

  炕圍畫是山西地方文化中一種地域性很強的造型藝術,走西口的先人們把他們帶到了內蒙古西部地區,帶到了土默特平原,炕圍畫裏就增添了騎馬射箭等草原風景,就增添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等故事。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都不富裕,請畫匠到家畫炕圍畫是一件大事情,請來畫匠好吃好喝好招待,希望把自家的腰墻子畫得漂漂亮亮的。

  繪制炕圍畫之前要把墻面處理平整,適合于作畫。好的炕圍畫保存四五十年都光彩照人不會褪色,這就要求把墻面處理好。有的墻面是用紅膠泥和紙筋來處理,還有的用牛糞來和泥,這樣和好的泥不開裂紋。處理好的墻面可以有兩種方法來作畫,一種是在墻面上直接刷白底色作畫,白底色就是白泥或石粉;另一種就是在用膠礬水處理好的墻面上貼一層薄光紙作畫。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保證炕圍畫既鮮艷醒目,又堅固耐久。

  炕圍畫的工藝繁簡和題材內容要根據主人家的要求來確定。家境不好的人家畫個簡單的“二道眉”,也稱“包黃土”,底子上成黃色,邊上鑲上兩道黑邊,在炕正中央的墻壁上畫上一幅山水鳥獸或人物,一個屋子用“包黃土”手法畫下來,那個年頭只需5元到9元錢;家境富裕一些的人家,則要畫繁復精美的“二細”炕圍畫,要畫出邊道和池子,在池子裏畫上花鳥魚蟲和山水人物,當時一個屋子畫下來少則15元,多則要收20元。

  炕圍畫由各種花邊和池子組成。花邊有點綴、裝飾和襯托的作用,主要以“萬”字邊為主,萬字邊寓意萬事如意,連珠邊寓意珍珠滾滾。此外,還有褪色邊、混色邊、折帶邊等,花邊是否工整勻稱可以衡量一名畫匠的功底深淺。襯托池子的邊飾稱作開池子,好比畫框一樣,最典型的是“卷雲池”,就像翻卷的雲朵鑲在畫的邊上。池子是炕圍畫的主要內容,分為主池子和副池子,好比主畫卷和副畫卷。畫匠們一般在主池子裏畫山水人物和傳説故事,在副池子裏畫花卉草木和鳥獸魚蟲。炕圍畫畫好後用膠礬水和清漆“封面”晾幹,日常臟污後用濕布揩擦後光亮如新。

  池子裏的畫是衡量畫匠手藝優劣的標準,也是炕圍畫的靈魂,先説副池子裏那些花花草草,寄寓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畫兩只錦雞在花邊站立,這是“錦上添花”;畫一只喜鵲棲于梅枝,這叫“喜上眉梢”……有了這些美好的寓意,再貧瘠的土房土炕也亮堂如宮殿,再黯淡的流年歲月也光彩如錦繡。

  浩如煙海的中華文化賦予了畫匠們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使得炕圍畫題材包羅萬象。膾炙人口的戲曲故事和婦孺皆知的民間傳説刻成千家萬戶的炕圍畫,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啟蒙讀物,故事又刻畫在了孩子們的心裏。神話傳説、四大名著、民間文藝裏的傳説故事都可以在炕圍畫中找到,炕圍畫一下讓你走到了歷史之中和現實之外。

  現在,人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可炕圍畫卻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磚瓦房和樓房替代了土坯房,土房和土炕越來越少,炕圍畫逐漸成了讓人懷念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作者:殷耀 係新華社內蒙古分社副社長)

分享:

責任編輯:徐紅梅 郝芳芳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2068112944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