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起源“滿天星鬥”

  • 2023-02-27 16:18
  • 來源: 內蒙古日報

 

  《中國文明起源新探》封面

  《論語·衛靈公》有載:“子曰:‘有教無類。’”孔子意識到他的弟子來自四面八方,有著不同的文化和背景,有時差別很大,甚至有著不同民族的差異,便有了“有教無類”的名言,其中“類”卻一度被簡單地解釋為身份、背景。經過考古學家的發掘,我們發現從殷商時期中國就是一個多文化且復雜的多民族傳統社會。

  蘇秉琦先生所著的《中國文明起源新探》一書提示我們,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已經分布著許多不同的文化。然而,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蘇秉琦先生將中國文明起源比喻成滿天星鬥,這些散布在中華大地上的眾多文化不斷發展融合交流,相互影響,最終形成了中華文明的源頭。

  蘇秉琦(1909-1997),河北高陽人,是我國著名考古學家,新中國考古學的指導者、奠基人、考古教育主要創辦者之一。

  蘇秉琦先生作為中國考古學泰鬥之一,其主要學術貢獻集中在三本書:《蘇秉琦考古學論述選集》《華人·龍的傳人·中國人——考古尋根記》和《中國文明起源新探》。其中《中國文明起源新探》是他生前最後一部專著,是他在探索中華文化、中華文明和中華傳統起源過程中的回顧與心得,也是集一生學術研究之大成的書,還是一本寫給對考古學感興趣的知識大眾的通俗讀物。書中包含了蘇秉琦先生一生的主要學術成就,如中國六大文化區係類型理論,“古文化古城古國”“中國古代國家起源三部曲”和“發展模式三類型”等具有影響力的學術理論。

  《中國文明起源新探》出版于1997年,多年來一直是每一個考古人的必讀書籍,中華文明起源“滿天星鬥”説(區係類型理論)也早已深入人心。它對于今天的考古學研究仍然具有指導性意義,其中的具體觀點也被新發現、新研究反覆證明。蘇秉琦先生在區係類型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中華文明探源的學科重大課題。

  20多年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以多學科交叉綜合研究的方式方法對中華文明起源問題進行全方位的研究,確定了中華文明起源的空間廣度和文明發展路徑的多樣性,對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模式、道路與特點有了整體性、深層次的理解,它證實了中國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在理論上,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還破除了西方學界提出的“文明三要素”(冶金術、文字和城市)的束縛,依據中國考古資料,兼顧其他文明的特點,提出了判斷進入文明社會標準的中國方案:一是生産發展,人口增加,出現城市;二是社會分工,階層分化,出現階級;三是出現王權和國家。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歷經20年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已經取得極為豐碩的成果,卻也只是初步的、階段性的成果。全國各地的考古發現都指向一個結論:中華文明多源起源,又各具特色,是多元一體的。

  中華文明的探索如何繼續下去?繼“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之後,國家文物局從2017年開始啟動“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點關注中國境內人類起源、文明起源、中華文明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發展、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等關鍵領域。

  未來還有許多答案等待揭曉。(楊萌萌)

  原標題:《中國文明起源新探》:中華文明起源“滿天星鬥”

分享:

責任編輯:徐紅梅 李國棟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2068112939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