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遼上京展開繁華新畫卷

  • 2023-01-06 09:19
  • 來源: 內蒙古日報

  2022年12月29日,國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我區遼上京遺址位列其中,這也是我區首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這一成功不僅是內蒙古考古遺址公園“零的突破”,更像找到了一把“鑰匙”,打開了全區其他大型遺址遺跡保護利用的大門,也解鎖了如何用文物創造更大文化紅利的模式。

  遼代第一都

  赤峰巴林左旗,林東鎮南,一座遺址,距今千年。

  自治區文物局一級調研員陳雅光説:“遼上京是遼代第一座都城遺址,始建于西元918年,938年改稱上京,為遼五京之首。遼上京建成年代早、使用時間長,影響范圍廣,可謂是契丹遼文化的集大成者。”

  因遼上京特殊的價值,1961年即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被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

  陳雅光説:“研究表明,遼上京是東北亞地區草原上建立的第一座都城,是草原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和重要樞紐,為當時南北方、國際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貢獻,現今已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文化自信的實證,是內蒙古草原文化的重要品牌。”

  201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內蒙古文物考古所(今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組成遼上京考古隊,制定了一份三十年考古計劃。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唐考古研究室主任、遼上京考古隊隊長董新林説:“通過考古調查和挖掘,我們首次發現並確認皇城東門、宮城東門、宮城內一組東向的大型建築院落,及貫穿其間的東西向道路遺址,整體東西向軸線布局,體現了‘東向為尊’的理念。對宮城的發掘中,確認皇城與宮城形成‘回’字形環套格局,體現擇中而立的居中思想。”

  十幾年來,考古人員陸續發掘了15處遺址,出土泥塑佛教造像、契丹文碑片等珍貴文物2萬余件,累計整理檔案資料2500余組件,發表考古簡報6篇,學術論文20余篇。

  遼上京遺址出色的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為創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提供了強有力的學術支撐,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年磨一劍

  作為遼上京遺址公園從立項到創建全過程的參與者和親歷者,陳雅光説:“從2013年12月國家文物局批準立項,到2022年底創建成功,走過了漫漫10年路。”

  創建考古遺址公園的意義在于可以妥善將大型古遺址保護利用起來,融入所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遺址公園具有的科研、教育、遊憩等綜合功能,可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文化需求。

  創建考古遺址公園是一個十分繁雜的係統工程,以遺址為主,周邊環境為輔。

  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經歷了三個階段的創建工作。第一階段是對遺址的本體保護、防護,2011年建設了4公里排水管網,徹底解決城區居民污水排放對皇城造成的污染。2013年到2015年,完成遼上京遺址內小辛莊村、三河村78戶居民整村搬遷,有效控制了自然和人為因素對遺址的破壞。

  第二階段以周邊環境治理為主,為加強對遺址周邊自然環境整治保護,解決周邊居民生産生活威脅遺址墻體安全問題,2016年到2018年,對遺址周邊50米重點保護區范圍,開展棚戶區改造、遺址圍封和保護區徵地工作,共計搬遷982戶、徵地4838畝。遺址周邊新增綠地22.7公頃,實現自然環境資源與文化歷史資源的協同保護。

  第三階段重點對遺址進行展示闡釋。開放、豁達是遼代的精神特質,為了展示這一內涵,2019年到2022年,遼上京帶狀公園、沙裏街等道路先後建成,完成了西山坡佛寺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建成遼上京博物館。在遼上京博物館和遺址公園內,通過數字賦能,運用MR、VR等技術,再現遼上京的恢弘建築、千年古都的迷人風採。

  通過三個階段的推進,遺址公園基本實現了保護、闡釋、展示、傳承契丹遼文化的目的,成為具備文物保護、生態涵養、科研教育、休閒遊憩、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的綜合性公園。

  陳雅光説:“創建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成功是全區上下聯動、同心協力的成果,凝結著幾代文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當地百姓為這一事業作出巨大貢獻,全面建成後的遺址公園必將給予當地豐厚回報。”

  煥發新光彩

  文物和文化遺産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

  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産“活”起來,創造出更大的文化紅利,重現文明璀璨、輝煌的模樣是每一名文物工作者的責任。

  陳雅光説:“文物的保護開發利用,不能立竿見影,但文物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各地各部門要把眼光放長遠,真正體現文物保護‘潤物細無聲’的意義。”

  10年間,隨著遼上京考古遺址公園的一步步創建,這種“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正在一步步顯現。

  巴林左旗連續六年承辦國家文物局城市考古專題研修班,既培養全國考古人才,也宣傳了內蒙古,擴大了內蒙古的文化影響力。

  遼上京已成為巴林左旗的“金名片”,在央視、鳳凰衛視等媒體制作播出了《探秘草原皇城》《夢落繁華遼上京》等多部遼文化題材專題片。

  2016年修建了國內首家以契丹遼文化為主題的契丹大劇院,推出大型史詩情景劇《契丹王朝》,共演出300余場次。

  “體驗契丹風情、品味遼都上京”旅遊案例入選“2021年全國文化遺産旅遊百強案例”。

  遼上京遺址被列入“內蒙古網紅打卡地”。

  更多藍圖將在千年遺址上變為現實。

  準備啟動總投資7億元的上京古鎮項目,打造市井生活、商貿互市、主題民宿等空間場景,豐富遺址公園周邊旅遊業態。

  上京古鎮建成後,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將與遼文化産業園融合發展。

  精心策劃《契丹王朝》巡演活動,高標準打造一批具有地區特色的實景演出、影視作品和歌舞表演。

  遺址公園內還將通過地面模擬和數字化復原等方式,再現契丹民俗風情、將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産整合,讓文化産業蓬勃發展。

  想像未來,千年古都更具質感。

  在陳雅光看來,創建雖取得了成功,但目前對遼上京遺址的保護、展示、向公眾開放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需要全方位提升。

  “內蒙古此類大遺址還有很多,目前還有兩個立項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薩拉烏蘇遺址、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這些大遺址具備重要價值,但是保護利用存在諸多困難和瓶頸,需要久久為功。”陳雅光説。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

  擁抱著遼韻的遼上京遺址,就像一位已沉睡千年的老人,正徐徐醒來,我們期待著能在不久的將來,向它道一句——

  你好,好久不見。(記者 馮雪玉)

分享: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 李國棟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59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