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開放麥” 西部青年的脫口秀

  • 2022-07-12 16:24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聚光燈亮起,歡呼聲傳來,脫口秀演員登臺,拋出精心準備的“梗”。觀眾裏有人喊著,“爛梗”“尬死了”,還有人喊著“好搞笑”“我愛你”。此刻,西北地區脫口秀演出現場帶給年輕人的快樂,與他們在北上廣等特大城市觀看的體驗並沒有兩樣。

  甚至有臺下的觀眾主動跑到臺上,進行“客串”表演,引發情感共鳴——原來不是我一個人要加班、被催婚、未到中年先禿頭……笑著鬧著,工作中緊繃著的神經忽然放松下來。

  因為這個,甘肅省蘭州市“説個脫口秀”廠牌的主理人于長曄總是很有成就感。這也是內蒙古包頭市的孫一丹創辦尋·遊記“鋼鐵銹”的初衷。

  伴隨脫口秀大會、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等綜藝節目的出現,“人間不值得”的李誕和“一口鐵嶺大碴子”的李雪琴等人“爆火”,脫口秀這種小眾舶來品走向大眾圈子。

  北上廣等發達城市開始以燎原之勢發展線下脫口秀舞臺,開辟藍海市場。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2021全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脫口秀借助綜藝節目向線下引流成果顯著,票房收入、觀眾人數明顯增長。2021年全年商業演出場次1.85萬場,票房收入3.91億元,比2019年增長50%以上。

  西北地區,不在“熱鬧”的中心地帶,但年輕人的審美趣味和交流方式是有一定共性的,他們享受幽默、宣泄情緒、紓解壓力的需求同樣迫切,為此,一些當地青年開始進行各種嘗試。

  “這並不容易,就像在荒漠裏種樹,難點不在于它是荒漠,而在于這裏原來沒有樹,你要種樹,你的信念感必須更強。”于長曄説。

  破土——傾聽者“變身”表達者

  2020年12月,“説個脫口秀”廠牌成立。

  于長曄的本職工作是一名心理教師,他發現,當下一些人處在一種“笑不出來又哭不出來”的尷尬狀態,偶然接觸到的脫口秀表演打開了他的思路。他覺得,表演現場的大笑,就像在心理咨詢室的大哭一樣,對人是一種療愈。他心裏冒出一個想法——我要上臺去説脫口秀。

  很快,于長曄站上了普通人都能去挑戰的“開放麥”,幾次下來,還被稱讚“有天賦”。更讓他高興的是,每次表演結束,他心裏都能生出一種“平衡”——生活中的壓力和工作中別人帶來的“負面”情緒,以喜劇的形式消解,形成一個情緒“吸納-輸出”的閉環。

  在包頭市,30歲的銀行職員騰戈爾蘭的本職工作與脫口秀並不搭界,但這不妨礙脫口秀成為他情緒疏解的最佳出口。

  盡管第一次上臺時,他用了一個月打磨出來的稿子沒有逗笑觀眾,但他不放棄。他一邊認真研究脫口秀表演的技巧,一邊把“奇葩”的職場經歷寫成段子。“通過脫口秀,把心中的不開心説出去,自己煩悶的情緒就會少很多,還能傳達‘微笑面對生活’的樂觀態度。”這是他堅持的動力源泉。

  加入“説個脫口秀”團隊,“00後練習生”趙賀欣感受到了表演過程中自我價值的實現。當臺下的觀眾因為自己的段子而開懷大笑時,他會覺得自己“很厲害”。

  發芽——在西北“綁著沙袋跑”

  最潮的解壓新方式、展示自我的成長平臺,“脫口秀”的魅力,吸引西北青年躍躍欲試。在包頭的青年脫口秀演員張鑫就直言,把觀眾逗笑、有人認可的那種感覺“很上頭”。有時,場子特別炸,演員和觀眾都不願意散場。

  但從另一面,必須得承認脫離了北上廣廣泛的受眾基礎和良好的創作土壤,脫口秀這種新興文化業態在西北地區會遭遇“水土不服”的考驗。

  “説個脫口秀”的另一位發起人任致鋼説,西部城市脫口秀起步較晚,必須用兩三年時間跑完其他城市三五年走過的路,“還得是綁著沙袋跑”。

  首先,廠牌要培養一批本地的忠實觀眾。任致鋼記得,起初,有人會誤會“脫口秀”是色情表演;還有人打電話過來,咨詢是否可以攜帶瓜子零食來聽脫口秀,在現場也會讓工作人員泡茶,覺得脫口秀沒有像相聲那樣提供“點個小菜,刮個碗子、吃個面”的輕松環境。

  他們還要給一些企業“普及”什麼是脫口秀,尋找商業合作機會。任致鋼説,他們在找演出場地時,不少商場對自個兒的場地適不適合做脫口秀,沒有判斷。後邊和一家企業合作,對方也提出要設立幾個月的考察期。“不合適的話,就把我們清出去”,任致鋼理解對方的行為,但作為創業者,他覺得壓力很大。

  “鮮少盈利”也是制約西部脫口秀廠牌進一步壯大的難題。

  《2021全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指出,脫口秀演出市場熱度較高,但發展尚不均衡,目前只有少數企業具備運營大劇場脫口秀項目的能力,行業內能夠取得長期穩定市場收益的團體數量較少。

  在運作近兩年後,“説個脫口秀”僅僅做到“虧得少了”,40多名演員也幾乎都是兼職,“為愛發電”。

  生長——成為更專業的演員以及一個更完整的人

  提升業務技能成為落地生根的“關鍵”。“鋼鐵銹”在包頭會説脫口秀的年輕人裏“大海撈針”,找到了學相聲出身的張鑫。

  轉換賽道,張鑫也將相聲裏的一些語言技巧應用到了脫口秀中,經過幾次磨合,形成了具有“相聲感”的表演風格,成為“鋼鐵銹”的臺柱子。

  每周六的演出,他會特別留意觀眾的即時反饋,琢磨著新段子、表演性,力爭有討巧的臨場發揮,讓表演更“活”。此外,他還嘗試在脫口秀裏加入一些本土化的內容。其間,由他創作的“包頭昆區和東河小混混區別”的段子在抖音走紅,吸引很多觀眾走進了“鋼鐵銹”的劇場。

  在“説個脫口秀”團隊,演員們也用上“方言梗”,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之後,他們又和自己較勁,想找到更多好玩的、引發思考的表演技巧。

  經常二三十號演員坐在一塊兒,針對三五個人的稿件,一個字一個字地去聽、去改,也邀請觀眾參加讀稿會和排練,現場給建議。不時,演員還會因為觀點上的分歧爭吵、拍桌子,但最終總能統籌著解決問題。

  “一個稿子一改就是幾個月”,演員楊覲豪説,哪怕已經在臺上表演過了,他們也會給稿子裏不斷揉進去新東西,“每個人都養成了隨時觀察、隨時記錄的習慣,希望演出內容與觀眾生活更貼近”。

  去年,他代表“説個脫口秀”參加了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得到導演組的認可,楊覲豪覺得,“至少能讓別人覺得,我們蘭州也有一群熱愛喜劇的人,也有人可以站在臺上無所畏懼地表演。”

  在這期間,説脫口秀的年輕人也對“一場表演的成功標準”進行了思考——脫口秀其實不是純粹讓大家來笑的,相反,演員在臺上輸出的觀點要能讓觀眾進行思考。這個過程中,如果觀眾捧腹,自然最好,如果不能,演員能自圓其説,演出就是成功的。

  有人在這樣思考中更加明確人生的選擇。一個考了兩年研究生的小夥子在第三年放棄了考研,他意識到,這並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是社會輿論場裏一件“對的事情”;還有人做了7個月的表演,場場“冷場”,但他仍在踴躍登臺,想著“錘鍊自己比結果更重要”。

  于長曄則慢慢接受了“自己其實沒有太多天賦,只是一個能夠帶給部分普通人開心的一個普通人”的事實。在組建團隊後,他給自己分配了更多幕後的工作。

  開花——西北青年的“野生舞臺”同樣多元精彩

  不作壁上觀,靠實力爭取,讓西北青年的“野生舞臺”得到更多關注。

  尋·遊記負責運營推廣的王東舉例,以前來看脫口秀的人特別少,一場只有兩個人購票,演員擔心冷場,會邀請朋友、親戚免費看,勉強坐兩排,但現在,他們已經在各大平臺上線、有了自己的粉絲社群。每周六晚上的表演,70人的場地場場滿座,特殊節日,需要提前幾天訂票才能搶到。

  此外,還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想為“四線城市的文娛事業增磚添瓦”。“鋼鐵銹”的演職人員從幾個人擴增到十幾個,嘗試開放麥的新人更是層出不窮。

  “説個脫口秀”也不再處于所謂“不合群”的狀態——越來越多的商業合作找到府來,還和公安等部門推出了“反詐脫口秀”等融合表演形式。此前設置了“考察期”的商業體也將它作為引以為傲的業務板塊往外推廣。演員登上更大的舞臺,職業前景變得明朗,收入也有了實實在在的提高。

  當前,他們又做起“缺氧喜劇”,與北上廣等地同步發展漫才、sketch comedy(素描喜劇)等新興喜劇形式,引領廠牌走向全種類新喜劇俱樂部的“新征程”。“此時,身處沙漠反而成為我們的優勢,因為我的目標清晰,我很難迷路。”于長曄説。(記者 王豪 石佳)

  原標題:幽默互動、宣泄情緒、一起“開放麥” 西部青年的脫口秀

分享:

責任編輯:徐紅梅 李國棟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2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