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長城研究學者講述長城的那些事兒

  • 2022-04-21 14:50
  • 來源: 呼和浩特日報

清水河縣境內的明長城

  提起長城,人們就會想到從山海關到嘉峪關的萬里長城。然而在內蒙古自治區境內,也有綿延逶迤的歷代古長城,它是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歷史悠久、朝代最多、長度最長、種類最全、分布地區最廣”位居全國“五冠”。

   為生動呈現長城作為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和價值理念,全面彰顯長城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多民族融合,也為推動實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4月20日,內蒙古圖書館舉辦了“弘揚長城文化 講述長城故事”主題活動,特邀內蒙古文物學會特聘專家、呼和浩特市科學技術協會智庫專家、中國長城學會會員、呼和浩特市長城科普學會會長高曉梅進行講座。現場,她利用生動語言和近百幅攝影作品結合的方式,把長城歷史、建築、軍事、文化等內容娓娓道來,讓全社會認識長城、了解長城、重視長城、保護長城。

  精彩講座 詳述內蒙古境內長城之美

  講座正式開始前,高曉梅和聽眾進行了互動,介紹了她出版的有關長城的書籍,以及媒體對于內蒙古長城的相關報道,讓聽眾對此次講座的內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在講座開始後,高曉梅介紹説,內蒙古長城屬于中國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歷史上最主要、最具代表性的長城區域,今天擁有全國最多、最集中、種類最全、內容最豐富的長城古跡。從先秦一直到明末,包括戰國時趙、秦、燕和此後的秦、漢、北魏、金、明等歷代長城在內蒙古境內都有遺跡可尋。據內蒙古自治區長城資源調查,內蒙古自治區境內明長城總長706千米。長城沿線有敵臺、馬面、採石場等。

  在講座中,高曉梅著重介紹了內蒙古境內的長城,從地理位置來講,主要分布在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烏海市、阿拉善盟12個盟市70余個旗縣,呈縱橫走向,全長約7570公里,佔全國長城總長度的三分之一。那麼順著時間脈絡,內蒙古境內的最早的長城是哪個時期的呢?高曉梅為聽眾揭曉了答案:“戰國晚期,七雄之中,趙、燕、秦三國已開始在今天的內蒙古境內修築長城。戰國趙長城總長度約為600余公里,其中在內蒙古境內長達500公里,沿線分布烽火臺112座,障城37座。趙長城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長城之一,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在我區境內,戰國趙長城自東向西分布于烏蘭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和巴彥淖爾市,除東部的一小段位于燕山山脈西端南麓外,絕大部分位于陰山山脈南麓地帶,總體呈東——西走向。”

  隨後,高曉梅又介紹了秦漢長城始建于秦始皇33年(西元前214年),西漢武帝元朔二年,再次對其重新修繕和沿用,目前殘留的長城墻體多為秦以後尤其是在西漢時期增築、維修基礎之上的遺存;金長城是由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女真族當政之時修築的自秦漢以來又一道萬里長城,內蒙古境內金界壕墻體總長4228公里,絕大部分為外側挖土、內部夯築而成,沿線分布有邊堡、關址和馬面等單體建築、相關遺跡共7520座;明長城是內蒙古歷代長城的集大成者,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地區,由東向西跨越烏蘭察布、呼和浩特、鄂爾多斯、烏海、阿拉善5個盟市,多處為內蒙古與周邊省區的接壤地區……

  伴隨著她的講述,和內容相關的遺跡以及紀念碑的照片也在大螢幕上播放,聽眾們紛紛拿起紙筆認真地記錄著,或者是用手機拍下各自感興趣的內容。

  長城文化 吸引各界目光影響深遠

  今年是長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産35周年,為貫徹落實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關于推進“兩個打造”工程的工作要求,內蒙古圖書館舉辦這次講座將內蒙古長城巨大的文物價值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告訴大家,讓全社會認識長城、了解長城、重視長城、保護長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19年12月印發了《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要求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設任務。長城在內蒙古都有遺跡可尋,列入國家層面的新城區坡根底秦漢長城、清水河縣明長城、包頭市固陽縣秦長城3個項目要加大建設,成為長城國家公園首批項目。2020年11月24日,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名單中,清水河縣長城小元峁段、板申段和老牛灣段入選。

  從事長城研究多年,看到長城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高曉梅也很有感觸,她告訴記者:“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就是要整合具有突出意義、重要影響、重大主題的文物和文化資源,實施公園化管理運營,實現保護傳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務、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科學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開放空間的公共文化載體,集中打造中華文化重要標誌。將長城沿線的故事講出來,開發旅遊,吸引遊客。”(文/圖 記者 楊永剛 王璐)

分享:

責任編輯:徐紅梅 李國棟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8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