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通訊:諾獎得主笑談行為經濟學的背後故事
2017-10-10 21:04:34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芝加哥10月9日電  通訊:諾獎得主笑談行為經濟學的背後故事

  新華社記者王強 苗壯

  美國中部時間9日淩晨4點突然響起的手機鈴聲,吵醒了睡夢中的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理查德·塞勒。

  這位滿頭白發的教授當天在芝加哥大學舉行的記者會上笑著説,看到電話號碼來自瑞典,他馬上預感到這一好消息——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他,以表彰他在行為經濟學研究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

  作為行為經濟學先驅的塞勒,曾與哈佛大學教授卡斯·森斯坦共同出版一本名為《助推》的暢銷書,主要介紹的是當人們深陷偏見和非理性中,“助推”如何幫助人們提升智慧,作出有關健康、財富與幸福的最佳決策。

  塞勒的助推論認為,與其使用強制手段或硬性規定,不如“助推”人們自由作出更明智的選擇。例如,超市若將健康食品擺放到顧客容易看到的位置,就能擴大銷量,這比利用各種科學數據大力宣傳垃圾食品如何有害健康更為有效。同樣,如果學校食堂的水果能讓學生一眼看見,易于拿到,也能有助于青少年身體健康。

  推而廣之,如果政府機構利用行為經濟學對政策進行優化設計,引導人們在教育、投資、抵押貸款及環境保護等領域作出更優選擇,將有利于整個社會的發展。

  受此啟發,英國政府在2010年專門成立了俗稱“助推隊”的“行為洞見團隊”,研究制定政策,以引導國民作出正確的抉擇。因為這樣不僅利民,而且利國,比如可節省國庫在健康醫療保障方面的開支。

  在接受主辦方電話祝賀時,塞勒説自己的研究揭示了人作為經濟行為和決策中的主體,並不是完全理性的,會受到各種心理作用的影響。

  記者會上,塞勒戲稱從心理學家那裏“偷”來不少理論,再與經濟學原理相結合,從而開發出了行為經濟學。“通過探究有限理性、社會偏好和缺乏自我控制的後果,塞勒展示了這些人類特徵是如何係統地影響個人決策和市場結果。”瑞典皇家科學院這樣説。

  據兩年前從布斯商學院畢業的美國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經理人向記者介紹,同為學院教授的2013年諾獎獲得者尤金·法馬的觀點是,市場是有效的,投資人的行為是理性的。但塞勒的觀點與傳統經濟學理論不同,他認為,人的貪婪會造成市場的瘋狂,瘋狂的局面又會帶來恐慌。因而,即便在商學院內部,行為經濟學或行為金融學相對另類。

  對此,塞勒笑稱,他説服不了同行們,所以只能“收買涉世不深的青年”,好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經濟學者接受了行為經濟學。

  面對記者會現場聚集的媒體人、學生和前來祝賀的嘉賓,聽了校長和院長對自己讚譽,被學生們描述為“幽默、風趣、平易近人”的塞勒仍不忘揶揄:今天是大家第一次不把他看做“眼中釘、肉中刺”。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豐收的田野
豐收的田野
內蒙古甘肅等地出現降雪
內蒙古甘肅等地出現降雪
飛閱唐山灣月坨島
飛閱唐山灣月坨島
玩轉全球之遙遠的風景
玩轉全球之遙遠的風景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1782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