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著名日企折戟海外反映轉型之痛
2017-07-24 08:37:24 來源: 文匯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上世紀在經歷了兩次石油危機以後,日本開始逐漸步入經濟轉型期。特別是1985年的廣場協議之後,日本明確將“消費立國”列為國家戰略。受國內生産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眾多企業紛紛移師海外,在不斷開辟新的商品與服務市場的同時,通過多元化投資和企業並購等方式,尋求新的合作夥伴。其中,全球聞名的日本跨國公司等基本在此轉型企業之列。但是,近年來以産品制造享譽全球、以成功轉型聞名于世的日本跨國公司卻紛紛在海外“折戟沉沙”,反映出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日本跨國公司的“轉型之痛”。

  首先就是成立于1904年的日本東芝公司。上世紀80年代以來,東芝公司成功轉型,開始移師海外實施多元化生産和經營,取得諸多業績。但是,自進入本世紀以後,東芝公司開始染指全球核電業務。2006年,東芝公司收購西屋電氣,想借此獲得下一代核電技術,以便進一步開拓全球核電市場。2015年,東芝公司再次通過西屋電氣

  收購了美國CB&I公司的核電業務子公司,但沒想到此次收購卻成為了東芝公司“噩夢”的開始。根據東芝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15年實施並購後,西屋電氣負債總額不降反升,攀升至98億美元。受此拖累,東芝公司2016財年合並業績最終虧損創歷史紀錄。經過再三權衡和多方博弈後,東芝公司最終宣布旗下的西屋電氣正式向紐約聯邦破産法院申請適用 《美國聯邦破産法》 第11條。隨著西屋電氣申請破産保護,東芝公司也將全面退出全球核電業務。為了改善和健全公司財務狀況,控制負債規模減少虧損,東芝公司做出了拆分出售旗下部分半導體業務部門、增加其他公司融資額度等決定,以便集中和優化資源,提高公司整體産品價值,為公司 內部重組籌集足夠的資金。受此打擊,東芝公司已經一蹶不振,在短期內難以重振旗鼓。

  其次就是日本著名企業高田公司。聞名全球的汽車安全産品制造商日本高田公司成立于1933年,公司原本是一個經營工業紡織品的家族企業,于上世紀80年代利用自身技術的優勢,成功實現企業轉型,其後逐步成為全球第二大安全産品制造商,以制造生産安全氣囊、座椅安全帶和兒童汽車座椅、方向盤係統和其他汽車零部件而聞名于世。其中,高田公司的安全氣囊銷量約佔全球20%的市場份額,在汽車安全帶、兒童座椅、方向盤係統和其他部件等領域也佔據全球約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但近年來高田公司卻一直因汽車安全氣囊品質問題而飽受詬病,並引致其麻煩纏身、官司不斷。特別是自2009年以來,高田公司的問題氣囊僅在美國就造成了十多人死亡。受此影響,高田公司在美國不但遭遇集體訴訟,還受到了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等部門的調查和美國聯邦政府的處罰。同時,美國司法部指責高田過去10多年來持續係統性地篡改與産品安全相關的關鍵檢測數據,將公司生産與利潤置于消費者安全之上,表示將追究其刑事責任。2017年2月,日本高田公司對在美銷售問題安全氣囊過程中存在欺詐表示認罪,同意支付10億美元刑事罰金,並與美司法部達成和解協議。受此打擊,高田公司已元氣大傷,回天無術。6月25日,高田美國子公司在特拉華州已經申請破産保護,日本母公司也于6月26日向東京地區法院申請了保護,使其成為日本二戰結束後最大規模的制造業破産案例。同時,均勝電子旗下的KSS公司表示同意以19億美元收購高田除了與問題氣囊召回有關的全部資産。據統計,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因制造生産的汽車安全氣囊存在品質問題而面臨巨額賠償的高田公司,其負債總額已經超過了1萬億日元。根據東京證券交易所的告示,高田股票將于7月27日退市。至此,擁有84年企業歷史的高田公司黯然倒下。

  筆者認為,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技術創新層出不窮,消費者需求不斷變化,為各國企業參與全球産業分工,擴大海外市場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但是,面對外部環境日新月異的變化,為了爭奪全球市場份額、在競爭中求生存,諸多知名企業也不得不加快其轉型步伐,積極構建全球産業鏈,以全球為視野實施多元化投資、生産和經營模式。隨著産業鏈的不斷延伸,如何管控企業産品品質、資産負債以及生産經營風險也成為急需解決的新問題。因此,以上兩個事例不但表明瞭經濟全球化時代日本企業傳統經營模式一去不復返,也給融入全球價值鏈的跨國公司提出了警示。

  (作者係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子雷)

+1
【糾錯】 責任編輯: 余申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孫楊成就世錦賽男子400米自由泳三連冠
    孫楊成就世錦賽男子400米自由泳三連冠
    那座“塔山”
    那座“塔山”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美海軍首艘“福特”級航母正式服役
    美海軍首艘“福特”級航母正式服役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43129661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