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科學家稱人類可能最先馴化的是自己:推動物種進化
2017-07-09 08:14:39 來源: 新華社客戶端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參考消息網7月8日報道 美國《科學新聞》雙周刊網站7月6日報道稱,早在我們馴化其他動物之前,人類可能最先馴化的是自己。

  一些科學家提出,在很久以前,人類曾在同類中選擇馴化對象。最近的一些研究顯示,就像其他物種被馴化後發生基因變化一樣,這一過程也導致了人類基因的變化。

  哈佛大學進化生物學家、靈長類動物學家理查德·蘭哈姆説,馴化可以簡單地概括為降低反應性攻擊,即降低動物的易怒情緒,否則動物在受到一丁點兒挑戰的時候就會暴露自己的牙齒。他説,從這個意義上講,人類是相當溫順的。我們在面對有預謀的進攻時可能顯示出巨大的能量,但我們不會攻擊自己遇到的所有陌生人。

  蘭哈姆説,在過去20萬年裏的某個時期,人類開始拋棄那些反應性攻擊行為過多的同類。他説,日益復雜的社會技能可能讓早期人類之間結成團夥以反對欺淩,就像我們今天知道的依靠狩獵和採集生活的原始人那樣。那些合得來的人生存了下來。

  動物一旦被馴化,其他特徵也會隨之改變,包括頭和面部的改變。人類被馴化的特徵甚至更明顯:與尼安德特人相比,我們的臉部更小,眉脊更短,男性的臉龐與女性更相似。

  西班牙韋爾瓦大學研究語言進化的學者安東尼奧·貝尼特斯-巴拉科説,選擇那些攻擊性更小的人類,還有助于人類作為一個社會性物種的繁衍。他説,最早的智人可以進行復雜思考,但不具備語言能力。他説:“那時,我們擁有現代的大腦,但並不擁有現代的行為。”

科學家復原的遠古人類新物種。(圖片來源:英國廣播公司網站)

  一旦人類開始自我馴化,神經嵴細胞的變化就開始推動我們向更善于交流的物種進化。此外,自我馴化現象可能比人們過去認為的更為普遍。蘭哈姆説,倭黑猩猩之間的相處,比它們的近親黑猩猩之間要和平得多。如果説人類曾自我馴化,那麼他們可能並非唯一這樣做的動物。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芳玲 陳俊松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夢幻海底“美人魚”
    夢幻海底“美人魚”
    夏日葵花引遊人
    夏日葵花引遊人
    遼寧艦向公眾開放
    遼寧艦向公眾開放
    廈門鼓浪嶼申遺成功
    廈門鼓浪嶼申遺成功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731121287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