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平凡人的飛翔

2017年05月12日 18:53:59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 通訊:平凡人的飛翔

  新華社記者

  自“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中國與沿線各國的經貿合作成果日益凸顯。中國制造、中國建設、中國服務等受到越來越多沿線國家的歡迎,沿線國家更多的産品、服務、技術、資本正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

  在這一倡議下,隨著一個又一個的項目落地生根,一個又一個平凡人的生活被具體而細微地改變了。他們的故事,生動地展現著“一帶一路”倡議促進“民心相通”、造福各國民眾的成果。

  從質疑到追捧:中國企業改善生活

  説起現在的生活,住在緬甸北部實皆省蒙育瓦地區甘多村的吳布芒顯得頗為激動和滿意。“我們現在每天能看上電視,還用上了空調,這是以前完全想不到的。”

  緬甸的電力缺口很大,即便是大城市也經常停電,更何況農村。

  村裏通電得益于中國在緬甸投資的蒙育瓦萊比塘銅礦大型項目。以前,當地村民對這一項目不太理解,甚至誤解。中方投資人萬寶礦産公司以誠心、耐心消除了村民的誤解,使得項目順利投産。

  如今,村裏通上了水電,村民的生活正在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吳布芒家裏有電視、電飯煲,臥室裝上了空調,冰箱是中國長虹牌。“中國的電器價格便宜,而且還好用。”他説。

  為了幫助當地村民脫貧致富,萬寶礦産還向受銅礦影響的村莊提供了中小企業幫扶項目,提供啟動資金,幫助村民成立磚廠、水泥廠、養雞場和運輸隊等,由村民自己運營。

  公司還開設免費幼兒園,援建醫院,從仰光邀請“流動醫療隊”來村裏出診。吳布芒説,找“流動醫療隊”看病已經成為村民主要的就診方式,“這是一件特別好的事。”

  這幾年,甘多村民的收入大幅提高,醫療、基礎設施等也逐漸完善,村民們體會到了中國企業投資帶來的實惠。從最初的抵制到現在爭相到銅礦工作,公司招聘時,一個職位甚至會有一百多人前來應徵。

  從生存到富裕:中國技術改變命運

  在厄瓜多公共安全應急指揮中心的大廳裏,52歲的巴勃羅·科爾多瓦向記者回憶起自己作為“4·16”地震幸存者代表,受到中國領導人親切問候時的場景,仍然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2016年4月16日,厄瓜多發生7.8級地震,導致600多人死亡。科爾多瓦在廢墟下被埋了46個小時,直到鏟土機扒開他頭頂的大石塊,他才被救了出來。

  他熱情地向記者談起中國公司承建的厄瓜多國家公共安全控制指揮係統(ECU911)。“如果沒有它,我肯定活不下來。”

  目前,厄公共安全應急指揮中心已建立16個指揮分中心,覆蓋全國。中心採用的中方技術和設備,在地震救災搶險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對于科爾多瓦來説,中國技術拯救了他的生命,而對于洛夫提·拉賈米而言,中國技術成為他事業之基、創業之本。

  突尼西亞人拉賈米是一名機修工。20多年前,跟父親學習機修的拉賈米正巧趕上附近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中水電)工地招工,于是開始了人生的“逆襲”之旅。

  “中國師傅們的技術水準高,我就跟每個人都學一些,再自己琢磨領會,”拉賈米笑著説,中國師傅們教會他很多工程計算方法,這為他以後創業打下基礎。

  拉賈米如今的生意涉及房地産開發、市政工程、汽車貿易、廣告等。2015年,他與中水電合作競標成功,在突尼西亞西部共同承建一座大型水壩,從“機修工”變成了“合夥人”。

  “沒有中水電,就沒有今天的洛夫提。”他説。

  從聯通到互惠:中國力量振興經濟

  這幾年,向中國市場出售更多的俄羅斯海鮮産品,已成為漁民卡列耶夫以及眾多遠東漁民的“中國夢”。

  卡列耶夫已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從事了多年海鮮貿易。符拉迪沃斯托克所在的濱海邊疆區與中國有上千公里的邊界線,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該區政府的積極響應。目前,濱海邊疆區正積極開發建設兩條分別通往中國黑龍江省和吉林省的交通走廊,以方便貨物人員往來,促進經濟發展。

  在中俄邊境綏芬河-波格拉尼奇內口岸,俄羅斯一側等待安檢的車輛排起長隊,貨車上裝載的木材、海鮮、石油産品等貨物將發往中國各地。貨車司機謝爾蓋説,冬季每天往返一趟,等天氣轉暖了,每天可以往返兩趟,運送的貨物也就更多些。

  而對于同樣常年跑運輸的達烏勒而言,哈薩克斯坦南部城市阿拉木圖和中哈邊境城市霍爾果斯之間的道路改造,讓他異常興奮。

  “等路修好了,我想開車去新疆看看。”

  這段路屬于“西歐-中國西部”國際公路(簡稱雙西公路)的一部分。雙西公路東起中國連雲港,西至俄羅斯聖彼得堡,同歐洲公路網相連。建成後,從中國到歐洲的貨運時間將從海運的40天縮減至陸運的10天,大大節約運輸成本。

  隨著中哈兩國間互聯互通的實現,兩國人民開始切身感受到實在好處。在阿拉木圖,當地老百姓的菜籃子越來越豐富,種類繁多的中國蔬菜水果進入當地,讓往年冬天只能吃圓白菜、馬鈴薯、胡蘿蔔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同時,巧克力、駱駝奶、麵粉等哈方優質産品正進入龐大的中國市場,也給哈薩克斯坦人民帶來可觀收入。(執筆記者:熊茂伶;參與記者:劉陽、曹檳、陳杉、韓新穎、劉奕湛、湯丹鷺、朱東陽、劉暢、郝雲甫、劉鍇、吳剛、周良)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責任編輯: 劉笑冬 陳俊松 ]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1091120964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