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通訊:走在希望的“綠色絲路”上
2017-05-08 12:58:21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  通訊:走在希望的“綠色絲路”上

  新華社記者

  孫建省10年前就到了阿聯酋。不過,在他看來,他真正的事業是從5年前決心種菜開始的。

  經過多年打拼,他的超市頗具規模,他也在當地商界站穩腳跟。然而,他總覺得生活中缺了點什麼。

  原來,這裏的蔬菜沒有“家鄉的味道”。

  阿聯酋飲食結構以燒烤油炸為主,蔬菜種類有限。當地的蔬菜水果基本依賴進口,要麼不新鮮,要麼價格昂貴,很多食品為了運輸儲存而添加防腐劑、保鮮劑。

  為了讓當地華人吃到既地道又健康的家鄉果蔬,2012年,孫建省下定決心建設綠色農場,種植有機菜。

  農場位于納茲瓦沙漠,離迪拜市中心50公里。

  迪拜氣候炎熱幹旱,年降水量只有100毫米左右。在沙漠裏種菜,投資大、難度高,而效益呢?孫建省身邊的朋友曾這樣問他。

  孫建省經迪拜當地政府特批打了6口深度超過100米的深井,用地源熱泵為水冷溫控大棚提供能源,既經濟又節能;滴灌技術保證讓每一滴水的利用效果最大化;肥料採用當地牲畜養殖場的牛糞和駱駝糞,變廢為寶。

  經過幾年悉心經營,孫建省的綠色農場面積已有近9公頃,擁有20個水冷溫控大棚和100多平方米的保鮮庫,種植中國特色瓜果蔬菜30多種,每天産量數噸。如今,農場産出的果蔬不僅得到華人和中資企業青睞,也受到當地人的追捧。

  2016年,向來以採購標準嚴苛著稱的阿聯酋航空公司也給孫建省的綠色農場頒發了認證書,將其列為阿航飛機餐食特約蔬菜供應商。

  當孫建省在迪拜頂著烈日高溫奔波打理農場的時候,遠在數千公里外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奧什市的棉花田裏,農民努爾迪諾夫也在烈日下忙碌著。

  與迪拜惡劣的自然條件不同,奧什氣候環境好、水資源豐富,是中亞重要的棉花産地。依靠種棉,一年的勞作可以帶給努爾迪諾夫4萬美元的收入,這在月均工資200美元的吉爾吉斯斯坦,並不是個小數目。

  努爾迪諾夫説,這裏的自然條件好歸好,但種棉發家致富靠的還是中國的綠色農業技術。

  過去,奧什的種棉技術來自蘇聯,努爾迪諾夫家的棉田産量常年維持在每公頃3噸左右。直到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中棉所)來吉爾吉斯斯坦推廣棉花種植技術,情況發生了變化。

  中棉所的技術人員因地制宜,根據當地自然條件篩選最合適的品種種植;引入地膜除草,降低勞動強度;測量分析土壤,提高用肥的針對性和效果;引入更先進播種機,節約種子……

  起初,努爾迪諾夫的鄉親們心存疑慮,私下議論紛紛。努爾迪諾夫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接受了中國農藝師的技術指導。結果,他家的棉田産量從每公頃3噸增長到5噸。如今,在吉爾吉斯斯坦,使用中棉所技術的棉田面積已達1萬公頃。

  “我們現在都非常相信中國技術,很願意與中國農藝師合作。”努爾迪諾夫説。

  中國承建的普特拉姆燃煤電站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改變了斯裏蘭卡的拉賈勒特納一家的生活狀況。

  拉賈勒特納家住斯裏蘭卡西北部普特拉姆,以種植洋蔥為生。過去由于缺電,引水灌溉經常需要使用柴油發電機,噪音大、故障率高,經濟負擔很重。“總是冒著黑煙,熏得人頭暈。”拉賈勒特納搖著頭回憶道。

  燃煤電站提供了穩定可靠的電力,讓拉賈勒特納洋蔥地的用電成本一下子下降了85%。受此鼓舞,拉賈勒特納考慮今後再種植一些煙草、番木瓜、西瓜等經濟作物。

  像很多當地人一樣,拉賈勒特納的妻子還在燃煤電站找到了一份穩定工作,月收入1.8萬盧比(約合118美元)。

  如今,拉賈勒特納還在擴建自家住宅。“因為生活好了嘛。”他説。

  拉賈勒特納説,沒覺得電站對周邊環境有什麼影響,而電力供應充足以及電價下調對促進當地的發展卻發揮了實實在在的作用。(執筆記者:李騰;參與記者:李震、楊定都、鄭開君、黃海敏、邱兵)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瓊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廈門晚霞美
    廈門晚霞美
    航拍雁棲湖
    航拍雁棲湖
    “絲路金橋”引遊人
    “絲路金橋”引遊人
    “蛟龍”號眼中的深海生物世界
    “蛟龍”號眼中的深海生物世界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117112093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