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通訊:心手相連 共築夢想——巴基斯坦法曲爾小學見聞
2017-05-02 09:51:47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伊斯蘭堡5月2日電 通訊:心手相連 共築夢想——巴基斯坦法曲爾小學見聞

  新華社記者季偉 劉天

  麥胡娜今年10歲,是巴基斯坦瓜達爾市法曲爾小學3年級的一名學生。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專心聽講,還時不時翻看課桌上的新書本。

  法曲爾小學位于瓜達爾市法曲爾地區,學校不算大,但整個校園幹凈整潔,一棟紅頂白墻的二層教學樓格外引人注目,是附近當之無愧的“地標性”建築。此外,學校還配備有一處簡單的遊樂設施和一臺嶄新的發電機。這一切都與校園外遍地黃沙和周圍低矮、破舊的屋舍形成鮮明對比。

  2016年9月1日,由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捐建的法曲爾小學正式交付使用。這一天也改變了麥胡娜的命運。

  瓜達爾市位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南端,人口逾十萬。瓜達爾氣候幹旱,多為荒漠、戈壁,不適宜農作物種植,當地人主要靠漁業、勞務輸出及政府救濟維持生計。

  法曲爾小學教師穆罕穆德·尤努斯説,瓜達爾教育事業發展較為落後,教學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受過教育,其中包括許多僅會簡單識字或寫自己名字的人。

  尤努斯説,在瓜達爾上學是件艱難的事情,雖然政府免除了學費,但因為學校少而道路等基礎設施較差,大部分父母支付不起送孩子上學的交通費,這些孩子都要步行很遠去學校。這不僅耽誤了時間,還耗費了孩子們的大量精力。上學的不便導致很多孩子因此輟學,法曲爾小學的建立對改善這一狀況發揮了積極作用。

  當被問到是否知道中國時,麥胡娜靦腆地點點頭,並用手指了指北方,説她爸爸告訴她中國在那裏。麥胡娜説:“我以後想學習中文,但我們這裏沒有老師,長大後我想去中國上學。”

  “現在很多人希望把孩子送到這裏上學,因為這是中國援建的學校,他們認為教學品質較高,希望他們的孩子在這裏接受教育,將來還可能有機會到中國留學。”尤努斯説。

  尤努斯介紹説,目前法曲爾小學有5個年級、6個班級,老師已由1名增加到5名,學生數量也從設計容量150人增長到了349人。

  2013年5月,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港控”)正式接管瓜達爾港及自由區的開發權和經營權,瓜達爾建設掀開新的一頁。

  “瓜達爾教育資源十分匱乏,市內原有小學校舍都十分破舊,有些甚至沒有足夠的桌椅板凳等基本設施。中國港控積極參與了法曲爾小學的建設和後續管理工作,這是中國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為改善當地教育環境所作努力的體現。”中國港控下屬的瓜達爾港自由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耀宗説。

  而凝聚在法曲爾小學的意義,已遠不止于是一所學校,更象徵著瓜達爾人民向往美好生活、渴望改變命運的強烈心願。

  法曲爾小學建設用地的捐獻者謝爾·穆罕默德老人説,由于當地教育比較落後,只有很少數的人上過學,他自己也是個文盲。“我看到孩子們到其他城鎮上學,有時候還要繳納很多費用,我很難過。”

  “當聽説中國要援建一所學校時,我非常高興,這是一次機會,我想把這塊土地留給孩子們。”他説。

  謝爾今年60歲,臉龐瘦削,目光慈祥而篤定。他有3個兒子和4個女兒,家庭並不富裕。謝爾老人説,他也知道現在瓜達爾土地價格上漲很快,但他一點也不後悔。“如果我還有其他的土地,我還會捐出來。”

  談到中巴經濟走廊,老人用樸實而真誠的口氣説,“那是連接中國和我們這個地區的一條路。我們感謝中國,是你們使我們這個地區變得如此重要。”

  謝爾老人心中所指的那條路不僅是連通中巴兩國的陸上走廊,還是兩國人民相交相親之路。這條“路”不僅承載著教育夢,還承載著他們的就業夢、安居夢、出行夢、致富夢以及國家強盛夢……這條“路”也必將給古老的瓜達爾帶來更多新的變化。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全國勞模地鐵專列亮相長沙
    全國勞模地鐵專列亮相長沙
    厭倦了國內高鐵餐?來看看“別人家的盒飯”長啥樣
    厭倦了國內高鐵餐?來看看“別人家的盒飯”長啥樣
    駐澳部隊舉行軍營開放活動
    駐澳部隊舉行軍營開放活動
    中國海軍遠航訪問編隊抵達菲律賓進行友好訪問
    中國海軍遠航訪問編隊抵達菲律賓進行友好訪問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0903218